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当代广西网】刊发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理论文章《党建引领,打造新时代民族地区“三全”育人示范院系》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1-11-04 点击:426

2021年11月3日,当代广西网刊发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何广寿撰写的理论文章《党建引领,打造新时代民族地区“三全”育人示范院系》。


文章围绕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色,聚焦党建引领,以获批的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为依托,采用校内校外联动、室内室外结合、理论实践互促、助人自助并进的形式,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体系。


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色,聚焦党建引领,以获批的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为依托,采用校内校外联动、室内室外结合、理论实践互促、助人自助并进的形式,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体系。其中“党建引领”组织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为“一体”,突破“价值、能力、责任”三个维度指标、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两翼”,打造了新时代民族地区“三全”育人示范院系。


专任教师、学院党政领导与学生开展“政社茶韵,周二相约”班主任面对面活动。作者供稿_副本.jpg

专任教师、学院党政领导与学生开展“政社茶韵,周二相约”班主任面对面活动。作者供图


深化“党建+业务”双融共促机制,打造“三全”育人坚强政治堡垒。学院党委全面加强“三全”育人改革政治核心作用和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教研室分工负责、行政教辅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共促。一是实施“一支部一特色”提质聚力建设工程。把党支部建在系部上,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党小组,优化“党建+业务”双融互促机制,推动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出彩。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工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和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2人获得国家级荣誉。二是党建引领专业和学科发展。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专业建设上持续发力,专业核心课程100%由党员负责,两个专业获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在学科建设上持续发力,16名党员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管理学科获得学校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三是深入实施低年级双班主任制度。“班主任”由专任教师和学院党政领导干部共同担任,全面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形成了“教工党支部+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助理班主任”五位一体“三全”育人模式,年内举办 8 期“政社茶韵,周二相约”班主任面对面活动,《广西日报》进行了专题深度报道。四是优化协同育人工作制度。推进完善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院长办公会、业务工作推进会、党政团学工作例会等议事决策制度,以及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专业学科带头人联系优秀骨干教师和挂联党团班级制度,实现党建与“三全”育人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评。


提升价值引领力度,培养“有理想”的青年。学院党委深化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学院治理和“三全”育人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提升学生“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做到“心中有民”。一是选强配优育人工作队伍。严格落实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准,教工党支部书记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专职辅导员队伍中,获评广西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一名1人、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广西优秀团员1人,获学校十佳团干2人,班主任队伍中,有博士学历7人,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人。二是全面深化党建带团建。推进学院共青团改革、班团一体化改革、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社团改革。创建“独秀政管”团校、打造精品团日活动、推进寝室建团、科研团队建团,“希望羽翼”团支部荣获桂林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广西活力团支部,学院团委获评广西五四红旗团委。三是搭建“师生联盟”的社会服务平台。成为连接“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服务器,鼓励师生创办、联络、参与各类公益类社会服务平台,包括服务类平台47个、培训类平台 2 个、研究类平台 3 个,学生公益志愿服务团队3个。一批毕业生自己注册了公益组织,近些年来,近50名毕业生主动申报西部计划、选调生、特岗教师。


提升专业能力培养效度,培养“有本领”的青年。学院党委深化党建引领,以课程育人为改革突破点和牵引力,推动课程育人与网络育人、科研育人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培养“卓越有为”的新时代青年。一是搭建以教学课堂为主的第一课堂。积极打造“理论—方法—应用”的“品”字形课程结构,以“金课”标准推动课堂革命,淘汰“水课”,打造广西一流课程4门;18门课程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立项,开发《志愿服务概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等6门公益志愿服务课程,成为广西首个开设系列公益与志愿服务课程的高校。二是推动课程育人与网络育人深度融合。以占据智媒体时代的价值高地为理念,不断壮大巩固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整合资源,推动学生在网络课堂成长成才。成立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智慧树、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建设线上精品课程、志愿活动窗口、学研讨论栏目,累计发表校外网新闻40余篇,校园网新闻150余篇。三是推动科研育人与课程育人有效衔接。推动本科生研究生进科研项目、进科研团队、进科研平台、进实验室,创新学生项目培育机制、论文发表辅导,不断提高学生参加率、立项率、论文发表率、考研提升率、全国学术会议参会率,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公共卫生问题治理等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近两年,学生发表论文150余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9项,自治区级立项17项,获得广西“挑战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金奖1项。


加大社会责任感培养强度,培养“有担当”的青年。学院党委聚焦渠道拓宽,依托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和学科优势,弘扬乐群益众的公益志愿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学生教育和引导,培养“担当有力”的新时代青年。一是建立学生全覆盖集中专业实习制度。推动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岗位见习中壮筋骨、长才干,推动学生参与各类课程见习、政务实习、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累计发布“实习党员先锋岗”新闻12篇、“实习周记”20余篇,学院分设以来3人成功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二是完善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制度。制定下发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相关制度文件3份,系统规划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学生社会实践获得校级以上立项12项,获“学习强国”、中青网报道7篇,学院连续3年获学校寒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1支团队入围“青年中国行”全国二十强,2支团队入围“美灵杯”创益中国大赛全国百强。三是着力提升公益志愿服务的“三个能力”。组织开展领雁公共论坛、社工菁华等论坛50余期,推动学生深化公益服务专业能力训练,受益学生达5000余人;孵化“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2项,举办各类公益志愿服务实践活动20余场。实施“1+5”战“疫”行动,开展线上志愿服务系列“云课堂”10期,不断提升学生公益服务领导能力,台籍教师王孟筠和学生的战“疫”故事得到《人民政协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媒体专题报道;不断提升学生公益服务的创新能力,学生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广西金奖。师生中涌现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广西五四青年奖章、广西优秀共青团干部和桂林市雁山区“雁山好人”等先进典型,有力彰显了厚生益众的乐群文化育人成效。四是创新体验式学习模式。以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为平台,创新体验式学习模式,举办公益沙龙20余场,开展援建“爱心书屋”、创建乡村图书室20多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社工日主题教育活动、学雷锋主题活动等30余场,打造了一批“有团队、有项目、有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


文章链接:https://www.ddgx.cn/show/49844.html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