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师大人物

正文字体:

【三尺讲台展风采 教学竞赛求卓越】钟慧容:以科研引领教学 用理论立德树人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作者: 日期:2021-10-08 点击:1306


以科研引领教学 用理论立德树人


---记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钟慧容

 

教学感言:教学和科研之间,不存在着谁优先的问题,两者同等重要。这两者的关系就仿若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任何一方。教学是立足的根本,科研是提升的根本;教学提出问题,科研解决难题。教学和科研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青年教师应该坚持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目的是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钟慧容,女,广西桂林市人,法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主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曾为美国乔治亚大学卡尔文森政府管理学院国际访问学者。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三等奖、“第七届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一等奖(第一名)、“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精彩一课’(青年组)比赛”决赛一等奖、“广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奖项。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广西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及其当代价值。在《哲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天津社会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4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论点摘编。出版专著1部,合作出版著作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已提交结项)、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在研省部级课题1项、其他级别项目多项。


  


每每走在校园里,钟慧容老师常能遇到热情打招呼并作自我介绍的同学,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共同之处是都上过钟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很是抱歉无法叫上所有同学的名字,但很是庆幸学生都记得我!”钟老师笑脸盈盈,眉眼弯弯,她自得地说着,“今年教师节收到3位已经毕业学生邮寄来的鲜花和贺卡,有位职师学院的孩子毕业多年还能说出我上课时的金句,这让我非常感动。这是思政课教师不同于专业课教师的成就感之一吧!”这位一说到学生就眼里满是光彩的青年教师,她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为何呢?


一、以教学为乐业,用理论铸魂育人


“十年磨剑,板凳坐冷,讲台站稳!”钟老师如此描述自己从教以来的时光。自2011年9月始,钟老师就站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台,距今整10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以来,她始终将教书育人与理论研究作为人生追求和终身事业,尤其重视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引领作用。她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为师之道、学人品格、学术态度方面充分展现了其精神魅力。


坚守与赤诚让她站稳了三尺讲台。她教学的层次和类型多,先后承担了全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选修课等,教学工作量饱满,在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中,她都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将教学作为第一事业。在教学中,始终能够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挖掘教材,注重将教材内容与学术前沿紧密结合,努力提高理论修养,彰显理论魅力,真正以理论魅力感染学生,以思想的真理性内容打动学生。她长期进行的教学探索和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优秀,受到师生和督导组的好评,在每年教学质量学生评估中均为学院前列;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了国家级、省级、校级多项奖励,并获得“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当钟老师回忆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校赛、区赛再到全国时的心路历程,她着重描述了备赛中对原有知识体系、教学逻辑推倒重来和打碎重建所迎来“脱胎换骨”的经历。她强调,成绩的背后,凝聚了数位领导、前辈、同事们的心血和集体智慧。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她提出实行“以赛促教”的能力培养模式和“培育比赛”常态化机制,将参赛材料和心得体会与学院教师分享并承担“传帮带”责任,鼓励和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比赛中提升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好上,这几乎是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为什么不好上?因为掌握理论并讲好理论,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育人艺术。“育人”的根本是“铸魂”,“铸魂”的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铸魂育人”最为重要的是回应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钟老师着力研究和讲解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注重以“问题链”的教学方式加强理论辨析和思想引领,从而为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在多个班级授课的“日复一日”和为学生由低头到抬头使出浑身解数的“长年累月”中,她始终坚持政治站位,明确政治引领;强调春风化雨,以理服人;注重在知识、方法、信仰和境界上引领学生,努力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她认为,教师不是教育变革实践的“执行者”,而应该是有创生能力的“变革者”,应该创造性地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钟老师的课堂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她说,“最开心的是同学们在课后自发地鼓掌,在课间主动地提问,当有同学说我的课是她或他所听过的最精彩的课,那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


钟老师的成就感还在于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生进行学术思考和探索。她作为硕士生导师和本科生导师,注重启发学生的学术兴趣,授之以学术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规范严谨的治学之道,为学生“量身定制”地传递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她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她的学生获得创新杯项目多项,能够独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本科生推免至985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多名研究生立志读博深造。她深情地说,这种学术精神的接续和传承源自她的师门和学院良好的学术氛围,她也将追随自己的导师和前辈一步一个脚印,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生命的延续和理论成果的传递,培养更多的学科人才和学术同路人。


二、以学术为志业,用科研引领教学


教学是乐业,而学术是志业。在钟老师看来,高校教师绝不是放任学生自发生长的“牧羊人”,而应该是用人类文明成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养正者”,这就需要教师本身以学术为志业,用科研引领教学。“把教学当研究、用学术讲政治”,她始终身体力行践行这一理念。在她看来,高等教育教学绝不是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说教,而是需要把“讲理”的教学过程奠基于“有理”的研究过程。


“自己有幸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应该把它看成一种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钟老师说得很坚定。但很多青年教师在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时,往往选择“重科研轻教学”,或“只教学不科研”。“两种做法都不对!这会导致科研与教学相分离,科研对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支撑作用发挥不够。”她认为教学和科研之间,不存在着谁优先的问题,两者同等重要。这两者的关系就仿若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她坚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科研中解决难题,努力提升理论的阐释力和说服力。近几年,钟老师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皆产生于教学中解决学生思想困惑所需,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现代化实践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如何评价历史等问题,这些思考均来源于教学,也服务于教学。她能够把研究成果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之中,注重将学术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真正实现了科研和教学的有机结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主任,她牵头组织编写广西区情教材;同时,她还参与学校十全育人系列丛书和多部教材的撰写,这都是以科研引领教学的具体体现。


她努力提高“用学术讲政治、从政治中找学术、用学科讲学术”的能力和学术自信,注重将国外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寻找适合于自己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对学术问题的把握和驾驭张弛有度、严谨缜密。她始终能够加强学术交流,虚心汲取国内外学者的思想智慧,注重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她勤耕不辍,具有精品意识,努力培育精品力作,这些成果既围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问题,又聚焦时代现实问题,在政治哲学、历史哲学领域进行了方向的凝练,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提出和倡导从政治哲学走向历史哲学等学术观点。因成果的学术质量高,在青年学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共鸣,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治学为人,其道一也。在钟老师看来,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对科学研究的态度都是首要的前提性问题。青年教师首先要警惕功利性的研究态度。如果搞科研,发论文,最终是为了拿帽子、评职称、当博导,将科研与地位、荣誉和收入挂钩,那么学术研究之路不可能走得远。然而,这并不是说,青年教师不能有功利性的想法,上职称拿待遇都是合理的诉求,她也有同样的想法,但不能将这些作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在钟老师看来,高校教师做教学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科研的初心是对奥秘的揭示和对规律的惊奇。做教学和科研的使命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科研工作需要敬畏前辈、敬畏学问、敬畏同行,需要对科研具有持之以恒的执着和忘我的献身精神。钟老师认为,青年教师应该学习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以学术为志业执著刻苦的精神,学习他们严谨求证的学术精神和深切的使命感,并将之视为学术追求的真谛。


三、以理论传播为事业,用热情投入社会服务


钟老师坚持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更是一步步走出了校园,走到机关、走进乡村,将理论成果运用于区域实践和理论普及等社会服务,积极投身于理论传播与宣讲事业中。


她坚持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区域化的使者,努力使理论创新服务于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她已撰写出版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读物,与广西教育厅、桂林市党委宣传部等部门达成横向课题合作意向,为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推动成果形式多样化。她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广西日报》等发表广西扶贫等主题文章;参与撰写《广西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发展行动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跨境物流发展研究》《如何将桂林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宜居城市》等专题研究报告和咨政报告,获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重要批示多次。


她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化实践。她积极地投身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的理论宣讲事业,结合建党百年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在高校等部门开展宣讲工作。在宣讲中,她始终做到领会精神、准确把握、富含激情地解读最新理论成果。将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到理论宣讲的鲜活内容,强化学术研究的社会服务功能;既能够结合国家重大政策,又能结合地方实际,“接地气”地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能够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际推进理论普及工作。她先后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广西教育厅、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南昌航天航空学院、桂林旅游学院等多家单位邀请进行理论宣讲,受益人数近万人,取得了较强的社会反响,为凝聚社会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钟老师非常喜欢康德的一句话,“人不应该被作为手段,不应被作为一部机器上的齿轮。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立的,是由他自己来引导内心,是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她始终坚持高校教师应该自主、自律、自觉、自立地处理好最重要的三种关系: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钟老师以教学为乐业,坚持用理论铸魂育人;在教师与学术的关系上,她以学术为志业,用科研引领教学;在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上,她以理论普及为事业,用热情投入社会服务。她的理想是成长为“三面向三跳出”的真正学者:面向实践、面向文本、面向自我的同时,又能跳出实践、跳出文本、跳出自我。她对自己的期许是把教学当艺术,将学术当志业,做真理的继承者和传道者!


钟慧容老师和部分所带学生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