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教学科研

正文字体:

全国30强!我校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取得历史新突破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1-09-25 点击:3205

9月2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本次共有5141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重点项目370项、一般项目3169项、青年项目1103项、西部项目499项。我校共有28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4项、青年项目4项、西部项目8项,取得了历史上最好成绩!我校立项数在全国排列第30名,较2020年提高16个名次,首次进入全国30强;继2012年、2016年和2020年后第四次进入全国50强,连续第十年入围全国百强;在全国地方师范院校中,我校位列第7名;在全国180家有西部项目立项的单位中,我校位列第6名;在全区26家立项单位中,我校继续位列榜首。


我校获立项的项目主要分布在9个单位,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各6项,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各4项,经济管理学院3项,体育与健康学院2项,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及设计学院各1项;从学科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15个学科,占23个申报学科的65.2%,分别是:民族学5项,马列·科社、中国文学各3项,社会学、世界历史、体育学、应用经济和哲学各2项,党史·党建、法学、国际问题研究、理论经济、政治学、外国文学和宗教学各1项。


从我校今年立项情况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立项数及立项排名均创历史新高。今年我校立项数由2020年的23项增加至28项,增长率达21.7%,排名由2020年46位跃升至30位,取得了我校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有史以来最好成绩。从全国层面看,我校本年度立项数和排名与国内部分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大学分布在同一档次,与国内双一流高校的差距也在缩小。


第二,立项率首次突破20%。本年度我校共报出126个项目参与全国评审,有28个项目获得立项,立项率为22.2%,较全国立项率(15.71%)高出6.49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我校申报质量有了极大提高。


第三,立项负责人梯队结构更为合理。在获立项的28位项目负责人中,有12位老师为曾经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负责人(风笑天教授为第6次获得立项,汤志华教授和陆元兆教授为第3次获得立项),16位老师为首次获得立项;教授13人、副教授7人、青年博士8人,充分说明了我校申报经验丰富的教授仍旧是立项主力军;同时有一批理论功底较强、问题意识突出的副教授、青年博士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成为本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重要生力军。


在项目申报期间,学校通过多元途径精心组织开展申报工作:实施四个“1”,出台1份申报工作方案,要求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至少报送1个选题,每个申报学科至少开展1场申报论证会,每位申报老师至少1位帮扶专家;组织“2”个会,组织召开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启动会和国家基金申报工作推进会,扎实部署和推进各项申报工作;落实三个“3”,征集3批共488个申报选题并开展评审,分3轮对近220份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和遴选,通过3个国家社科基金申报QQ群提供全方位申报服务;做到一个“4”,每份申报书均进行前后不少于4稿的修改和完善,尽最大可能提高申报质量;历时“5”个月,本年度申报工作于2020年10月14日启动,至2021年3月15日完成报送,前后历时5个月;推出一个“6”,精心制作6份申报辅导资料,帮助申报老师进一步了解有关申报信息,提高论证质量和申报技巧;践行一个“7”,出台7大申报支持与激励措施,对申报单位及申报个人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完成一个“8”,前后举办8个系列共23场申报辅导报告会,共邀请60余位校内外专家,为200余名申报老师开展了申报选题及初稿的论证辅导工作;开展一个“9”,举社科处和各申报单位全体科研管理人员之力,严抓申报书和活页撰写规范,在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不少于9次形式审查,确保所有申报材料的形式规范与排版美观,为整个申报工作把好最后一道关口。


截至目前,本年度我校已经获得32项国家社科基金,其中年度项目28项、教育学项目3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另有1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项目进入公示名单。目前尚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冷门绝学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正在申报评审中。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校在第七次科研工作大会上提出“加快构建高质量科研创新体系,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后,实行科研评价改革的第一年。在整个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工作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社科处和各申报单位精心组织,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申报老师全身心投入,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以优异的立项成绩为学校“十四五”发展开了个好局。下一步,我校将以本年度的立项成绩为起点,进一步总结经验,力争在2022年申报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