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媒体师大

正文字体:

《当代广西》杂志刊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红教授理论文章《湘江战役与长征精神的铸就》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期:2021-06-03 点击:813

2021年6月1日出版的《当代广西》杂志2021年第11期刊发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红教授理论文章《湘江战役与长征精神的铸就》。


文章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壮烈一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这场战役,2021 年4 月25 日至27 日到广西考察期间,首站就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在这场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敬献花篮,并对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坚定的理想信念进行了高度赞扬。他语重心长地说:“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并指出,“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当前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我们学史增信,就是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营养,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斗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前行之路。在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我们肯定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铭记和弘扬湘江战役精神,抱定必胜信心,在最困难的时候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必定能够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湘江战役与长征精神的铸就

张红  郑思颖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壮烈一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这场战役,2021 年4 月25 日至27 日到广西考察期间,首站就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在这场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敬献花篮,并对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坚定的理想信念进行了高度赞扬。他语重心长地说:“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并指出,“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那样,在湘江战役中,广大红军将士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志,与国民党军殊死搏斗,抢渡湘江,以巨大代价和牺牲,冲破了国民党军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图谋。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所体现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精神成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我们探寻初心、赓续奋斗的强大力量。

一、坚与韧:在存与亡中凝聚勇于胜利的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湘江战役作为红军长征初期所经历的第一场重大战役,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1934 年12 月1 日是战斗最激烈的一天。当天凌晨1时30分,中革军委给全军下达紧急作战命令,仅仅两个小时之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又联合发给红一、红三军团紧急电报:“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电报语气沉重而坚决,形势已经到了危急关头,生死存亡在此一战。国民党各军向红军各部发起全线攻击,红一军团在脚山铺与敌人激战的同时,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也分别在兴安、灌阳一带和文市附近与敌人血战。红军战士拼死坚持,以血肉之躯筑起屏障,渡江的每一分钟都要用鲜血和生命来交换。敌机一轮接一轮向江中的人群疯狂扫射,枪声、爆炸声、怒吼声交织,江水瞬间染红。一直到12月1日下午,除被击散和切断的部队外,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以及红军大部渡过了湘江。

  在“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人人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口号下,红军将士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他们对革命理想无比坚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始终坚信革命必然胜利、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与敌人拼死战斗中,红军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顽强击退了敌人不计其数的进攻。敌人兵力不断增加,火力加强,除继续正面强攻外,还迂回到红军阵地侧翼。在弹药全部耗尽后,红军将士使用刺刀、枪托和石头拼杀,最后直接与敌人肉搏厮打,抱着存亡在此一役的决心来阻挡敌人进犯的脚步,为红军大部队渡江争取了更多的宝贵时间。在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下,红军将士前赴后继、英勇奋战,钢铁军魂惊天地泣鬼神。李宗仁曾在电报中说:“以新圩一地,彼此肉搏数次,得而复失者再。”《大公报》消息称:“伪闽浙赣匪军等部退距各山顽抗,卒经国军几度肉搏。”当时很多报纸的消息中都用“激战”“苦战”“顽抗”等来描述湘江战役经过。湘江战役后,被蒋介石任命为“追剿军总司令”的湖南军阀何键电告“追剿”红军过程,不得不承认失败,用“实深渐悚”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红军将士历经苦难而坚强不屈,历经万险而坚韧不拔,在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严酷考验中磨砺意志、铸就信仰、创造奇迹。在困局中突破,在绝境中斗争,在挫折中崛起,党和革命开始走向伟大转折、走向涅槃新生,走向最终胜利。

二、果与敢:在生与死中熔铸勇于突破的精神

  湘江战役是一场悲壮残酷的生死之战。蒋介石不惜投入重兵,严令国民党军队务必歼灭红军。当时,何键将“追剿”军分为五路,由东向西追击红军。“敌人四面八方兵力足够有三十至四十万。空中来来去去的飞机还不停止地助威。”据红五军团第十三师政委李雪山回忆,红军“每天打掩护,走夜路,急行军,受风寒,饿肚皮,加上天空敌机的轰炸,地下敌人四面八方的攻击、迂回包围,处境是非常艰苦的”。但困难吓不倒英雄汉,面对敌人重兵封锁,环境险恶,红军将士始终坚信主力无论如何是能突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萧峰在《长征日记》里记录了周恩来到红一军团一师给官兵们鼓劲的情景,周恩来鼓励红军将士不管碰上什么强敌,都要有百倍的勇气,要想方设法歼灭敌人。正是这种果敢、意志和勇气赋予了红军勇于突破的英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湘江战役中,面临生与死的考验,红军将士毫不畏惧。前后方的来往电报都标注“火急”“万万火急”字样,每一个消息都是在告诉红军将士们要坚持战斗,要拖住敌人。中央红军也抱着“无论如何也要渡过湘江”的决心,日夜不停地行进。时任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政委的王平后来总结道:“红军各部队冲破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渡过湘江,靠的是各军团的正确领导和各师团指挥员的正确指挥,以及广大指战员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否则结果是难以想象的。”红军将领身先士卒,红军战士视死如归。时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李天佑在回忆湘江战役的文章《把敌人挡在湘水里》写道:“我们是红军,是打不散、攻不垮的。我们的战士们在‘保卫党中央’这个铁的意志下团结得更紧。”处在敌人重兵围追堵截之中,红军以饥饿疲惫之师对抗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硬是鼓足勇气,一往无前,杀出了一条血路;更是用强大的定力与磅礴的勇气,果断勇敢地冲破了敌人的封锁,在万般险恶的情况下突破了敌人的重围。经过烈火淬炼,红军队伍更加纯洁和坚强;经过向死而生,红军意志更加强固和坚定,锻造了能征善战、果敢顽强、“不怕远征难”的骨干力量。

三、英与勇:在血与火中铸就勇于牺牲的精神

  在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国民党军设下的第四道封锁线和大量国民党军队的围杀,勇于牺牲,与拥有精良装备的敌军血战数昼夜,换取渡江的宝贵时间。

  新圩阻击战中,敌我力量悬殊,红三军团第五师顽强抗击了三天两夜,付出了全团伤亡三分之二的巨大代价。师长李天佑在赶往新圩前接到紧急电报,要求不惜任何代价,全力坚持三到四天。当时部队经过长途行军,减员很大,坚持四天很困难。李天佑向师参谋长胡震汇报了此情况,胡震将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让他们来吧,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让敌人到新圩!”经过三天两夜的激战,红三军团第五师阻挡住了敌人数次疯狂进攻。撤离阵地时,部队由原来的3000 多人缩减到1000 多人,自师参谋长以下干部几乎全部伤亡。而担任接防任务的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血战一天一夜,以一团之力顽强对抗桂军七个团的优势兵力。红军战士与桂军短兵相接,用石头砸、刺刀拼,与敌人肉搏,大部分壮烈牺牲。脚山铺阻击战中,敌军用十几架飞机进行低空轰炸和扫射,以猛烈炮火攻击红军阵地。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耿飚身患疟疾仍举刀冲锋在前。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委易荡平不幸腿部中弹,无法动弹。面对敌人的逼近,他将文件包交给警卫员后,毅然向自己扣动了扳机。在光华铺阻击战场,仅短短一天,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的沈述清和杜中美两任团长相继牺牲。敌机轮番轰炸,江面上红军架设的浮桥多次被炸毁又修复,红军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批倒下另一批又冲上去。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在完成掩护主力红军渡过湘江艰巨任务后被敌人阻隔,无法渡江,只能孤军奋战,师长陈树湘在突围时受重伤被俘,他乘敌不备,忍着剧痛绞断自己的肠子,英勇就义。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近6000 人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湘江战役中幸存下来的红军将士在回忆录中几乎都用“血战”来形容这场战役。数以万计的红军将士血染湘江。红军将士坚定必胜的信心,奋力拼搏,确保了主力部队渡过湘江。无论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无论面临多少困难,每一位红军将士都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毅力和千锤百炼不怕难的昂扬斗志英勇战斗,用生命和热血兑现了用最后一滴血保卫中央红军和革命的铮铮誓言。

  广大红军将士在湘江战役中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所体现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当前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我们学史增信,就是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营养,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斗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前行之路。在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我们肯定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铭记和弘扬湘江战役精神,抱定必胜信心,在最困难的时候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必定能够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第一作者张红系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作者郑思颖系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2020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湘江战役研究”(20JZD041)、2019 年度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项目“地方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开发研究”(MXT20190008)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张红当代广西文章.pdf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