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师大要闻

正文字体:

《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党委书记邓军教授署名文章《迎接地方师范大学发展“黄金期”》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0-11-09 点击:1298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9日第5版《高教周刊》特别刊发校党委书记邓军教授署名文章《迎接地方师范大学发展“黄金期”》。


文章探讨了地方师范大学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机遇与挑战、使命与抉择、展望与对策,强调地方师范大学要担负起教师教育振兴使命,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


现将文章内容转载分享。

 

迎接地方师范大学发展“黄金期”

邓军

 

120余年的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史毫无争议地证明,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师需要一流的教师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师队伍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措施,都在持续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教师教育迎来了黄金期,必将推动参与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大学向新发展阶段迈进、向更高水平发展。而在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期,地方师范大学决不能缺席,更不能掉队。

 

机遇与挑战  担负起教师教育振兴使命

 

当前,国家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的关注可谓历史空前。“十四五”期间,地方师范大学的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且机遇大于挑战。

 

一是党中央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和教师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十四五”将是地方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黄金期。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结合教育领域重大工程专项设置,进一步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计划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师范大学,打造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将给予其更大的战略投入和更强劲的政策支持,预示着百年师范教育将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地方师范大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二是新时代教育的新需求为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地方师范大学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将更加强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美好期盼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和迫切。教师教育必须把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首要任务。地方师范大学作为教师教育的中坚力量,会更加自觉把培养大国良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推动实现地方师范大学特色发展,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担负起教师教育振兴的重要使命。

 

三是多元参与的新师范教育体系将更加开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将会加快构建和完善。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随后出台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工作。近期,教育部党组撰文表示要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国家势必会打出一套“组合拳”,调动一切高质量教育资源积极参与教师培养培训,支持众多师范院校着力实践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四是地方师范大学办学定位将面临自我重新审视,坚守与变革或成为两难选择。教育部多次强调,“十三五”期间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要坚持教师教育的传统使命和责任担当。但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以综合性大学为参照,在学科布局和专业建设上盲目跟风,师范类专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了较大排挤,师范教育有所削弱;一些机构在教育发展评价中重视学术性而轻视师范性,直接或间接地动摇了师范院校的办学初衷。当前,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在这一重大变革和较量中能否保持清醒认识,准确定位,明确目标,是“十四五”期间地方师范大学必须重新审视的首要问题。

 

使命与抉择  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地方师范大学理应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和主体地位,把教师教育事业作为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重点支持的战略领域,坚持教师教育主业,优先谋划教师教育工作,优先保障教师教育投入,誓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席位,发挥重要作用。

 

一要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地方师范大学必须坚定高举师范大旗,坚持与党和国家大局大势同向同行,抓实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即:要始终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的从容自信;要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引导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教师教育的坚定实践者、师范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要努力形成高水平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加强教师教育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特别是教师教育全过程,确保本科师范生在人才培养中的中心地位。

 

二要坚持把为振兴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作为重要职责。地方师范大学必须安于本位的使命,理应坚持把振兴基础教育作为基础工作,并用办学行动自觉回应这一历史期望。当前,基础教育的确需要精英的教师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急需师范生扎根乡村、振兴乡村教育,而基础教育振兴又以振兴教师教育为根本前提。因此,地方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培养过程中更应注重与基础教育时代需要相呼应、相衔接、有作为。

 

三要坚持把教师教育学科作为生命线学科予以大力建设。当前,一些师范大学在“师范性”与“综合性”之间摇曳徘徊而举棋不定。在当前“双一流”建设大潮中,师范大学理应将教师教育学科作为一流学科予以大力建设,方能在参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振兴国家教育事业“工作母机”、开创教育事业新格局中占据牢固地位。

 

四要坚持把精准聚焦“办好师范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个明确的评价指挥棒将会有力扭转师范大学办学功利化倾向,将会进一步坚定师范大学办教师教育的职责使命。新形势下,地方师范大学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真正理解新时代教育评价的真正要义,将其作为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予以精准落地见效。

 

展望与对策  推进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

 

面向“十四五”,广西师范大学愿与兄弟师范大学一道,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教师教育更加美好的历史新篇章。

 

一是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使命建设。充分利用“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师范大学”等重大机遇,找准定位,抢抓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使命建设。

 

二是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内涵建设。以创新理念增强引领教师教育发展动力,以协调理念提高整体教师教育发展水平,以绿色理念提升教师教育内涵发展质量,以开放理念激发教师教育特色发展活力,以共享理念凸显教师教育持续发展价值,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用好“两个大局”,准确把握国情特征,积极回应时代需要,提高对话国际能力,坚持以变革和特色发展中深化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内涵建设。

 

三是激活内生发展驱动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创新人才引培留用机制,激发整体活力,打造一流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升级版”;优化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建设学科高峰,打造高水平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升级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先进文化,浓厚文化底蕴,打造教师教育文化建设“升级版”;建设智慧校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丰富教学资源,打造“互联网+”教师教育“升级版”;准确把握新时代教师教育评价导向,激发创新活力,孵化高端教师教育智库成果,打造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优化生源结构,提升合作质量,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打造教育对外开放“升级版”。这“六大升级版”共同构成了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内生发展的现实和自觉需要。

 

四是健全完善学校治理的制度体系,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治理现代化。坚持学校章程的统领地位,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健全和完善学校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体系、大学文化制度体系、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教育对外开放制度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服务保障制度体系、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安全稳定工作制度体系等,积极探索构建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师大风格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大力推进高水平师范大学治理现代化。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11/09/content_586502.htm?div=-1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