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媒体师大

正文字体:

【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事迹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0-09-23 点击:1092

9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2014期)头版头条以《筑牢脱贫攻坚的市场基础》为题目,分析了广西脱贫攻坚战进展及成效,报道了我校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事迹。

现将报道全文转载分享。

 

筑牢脱贫攻坚的市场基础

记者:武勇

  

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人口结构复杂,脱贫难度大,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打赢广西地区脱贫攻坚战,对全国决胜脱贫攻坚有着重要意义。

  

构建产业扶贫体系

“资源资源,斗米斤盐”,说明了位于桂北地区资源县的交通不便。 资源县是广西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该县地处山区,区位条件差,工业基础薄弱,2011年被国务院列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经过多年奋斗,2018年资源县全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6.03%降至2019年底的0.73%。

  

资源县是广西师范大学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县。广西师范大学根据资源县贫困发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科技、人才和智力等优势,以探索建立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为重点,以突出提升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旅游扶贫和消费扶贫的品牌质量为亮点,不断突破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和发展集体经济的难点。通过构建“四个一”(即一盘棋、一股绳、一张网、一面旗)的综合帮扶体系,实施党建引领、包村共建、结对帮扶、校地联动等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成效。

  

不久前记者来到黄宝村,在广西师范大学驻村第一书记陈欢欣的带领下走进田间地头。此时正值黄宝村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车田西红柿采摘季节。广西大学教授王先裕在黄宝村多年从事车田西红柿品种的改良和培育工作,黄宝村因此成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的推广点之一。提及车田西红柿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王先裕告诉记者,他们采摘的西红柿是黄宝村贫困户熊怡贵家种的。熊怡贵原在外打工谋生,收入不高。后来在黄宝村村委支持下开始种植车田西红柿,很快就走出贫困行列。近年来他持续扩大种植规模,租种相邻的土地,原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也回到家乡帮忙。一家人共同致力于车田西红柿的种植,成为当地的车田西红柿种植大户。

  

谈到如何进一步巩固该村的产业基础、更好地巩固提升黄宝村脱贫的质量时,陈欢欣表示,目前黄宝村除了种植车田西红柿、辣椒外,还启动了食用菌种植基地、黄桃种植等项目。利用黄宝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培植高品质的扶贫农产品,拓宽黄宝村致富渠道。接下来将通过市场调查和反馈,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助力黄宝村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在保证黄宝村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依托电商销售平台,将黄宝村打造成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通过大型全媒体联动黄宝村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有效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黄宝村脱贫是广西师范大学推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缩影。广西师范大学扶贫办主任倪水雄介绍,学校通过组织师资培训、开展送教下乡、派出支教团队、实施结对帮扶等形式,助力贫困地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加强扶贫产品产销对接

  

同饮一江水,共筑扶贫路。广东、广西同属于岭南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经济交流。广西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刘东燕表示,粤桂两省区山同脉、水同系,人缘相亲,习俗相近。党的十八大以来,两省区继续深入携手扶贫协作,在八桂大地上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谱写了共奔小康的新篇章,协作的关键在于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百 色、河池两市是广西面积最大的两个地级市,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经济较落后的两个市;深圳负责对口帮扶百色、河池。刘东燕认为,深圳的先发优势和经验,对带动和激发这一特殊区域的后发效应尤为难能可贵。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的对口帮扶持续得到深化,重点聚焦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扶贫协作。同时,探索建立了“乡乡、村村、村企”立体式结对帮扶模式,为推动河池、百色两市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注入了新动能。

  

消费扶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粤桂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在2020年农产品滞销的情况下,粤桂双方联手合作,积极打造“电商+基地+农户”消费扶贫模式,加快推进广西优质农产品进入广东消费市场。截至6月底,广西贫困地区累计销往全国的农产品收益达112.78亿元,其中广东省采购、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86.59亿元。这不仅缓解了广西农产品滞销局面,也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极大促进了贫困户产业增收脱贫,助力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党校经济部教授凌经球认为,广东广西产业有较大的互补性。广东是国内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消费潜力巨大。这是粤桂消费扶贫的现实基础。消费扶贫是推动产业扶贫跨越市场门槛非常重要的方式,保证了扶贫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广西消费扶贫推动了农副产品销售,但广西不能躺在消费扶贫等优惠政策中,要实现从“产业减贫”向“产业振兴”的转变。通过“苦练内功”,加快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让贫困地区的产业和市场真正连接起来,让扶贫成果更具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地区扶贫工作加速推进。2016—2019年,广西共减贫450万人,4719个贫困村出列、46个贫困县摘帽。刘东燕表示,我们需要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凝练总结整个脱贫攻坚期的经验集成和机制模式,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巩固成果与提升水平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城乡统筹相结合、扶贫防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聚焦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欠发达地区可持续能力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全社会立体式治理、城乡统筹联动、政策体系支持和政府治贫能力提升等重点领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广西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报道截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