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媒体师大

正文字体:

【学习强国】转载邓军书记“开学第一课”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0-09-21 点击:922

9月19日,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转发我校党委书记邓军教授在2020级新生“开学第一课”上发表的讲话。

 

邓军教授以《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责任》为题,为一万余名新生讲授了最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并希望同学们坚定“一寸丹心图报国”的爱国情,砥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强国志,弘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报国行。

  

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厚植家国情怀 勇担时代责任

——广西师范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第一课”

主讲人:校党委书记 邓军 教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作为学校党委书记,在这里给大家上“开学第一课”,我讲课的题目是《厚植家国情怀 勇担时代责任》。这两天,看到同学们背负行囊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平安地汇聚到美丽的桂林、美丽的广西师大,我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2020年的春天以来,在祖国大地上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战、人民战、阻击战。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我们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同学们经历了云端课堂的挑战,经历了高考延迟的磨砺,在众多陡增的不确定性因素背后,是你们愈加艰辛曲折的求学之路。所以,我首先要为同学们的艰苦奋斗点赞、鼓掌,为你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的大学生活加油、鼓劲!当然,我们更应该向伟大的祖国致敬,向英勇的人民致敬,向为抗击疫情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致敬,向无数守护我们静好校园的平凡人致敬!

  

同学们,大学开学典礼是你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加冕礼,是意义深远的第一课。在这堂课上,我想跟大家讲讲一群平凡人物的非凡故事,并与大家一道追寻、感悟他们故事背后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

  

首先,我们来认识陆吉顺,感悟他的故事传递给我们的“中国力量”。2020年2月7日,一辆满载着30吨新鲜蔬菜的邮政货车从灌阳县启程,运抵湖北省武汉市,这其中就包含了桂林市灌阳县农民陆吉顺捐赠的两万斤蔬菜。陆吉顺是桂林市灌阳县黄关大竹山一位普通农民,2016年以来,在国家的脱贫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下,陆吉顺大胆地承包了200多亩土地,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香芋和大白菜等优质蔬菜种植,这不仅让陆吉顺很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让他成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所谓最动人者人性美。武汉疫情爆发以来,陆吉顺首先想到的便是如何感恩回馈社会,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于是他很快就向驻村第一书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他希望把自家180亩菜地种植的蔬菜捐赠给武汉。采摘人手不足,就请村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一起帮忙,田间运输工具不够,就一包一包肩挑背扛。陆吉顺有一段朴实又感人的话,他说:“我也不懂那么多,反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何况疫情防治人人有责。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户有恩,我们也应该知恩报恩”。

  

陆吉顺是一个普通农民,也是在背后默默支持抗疫工作的平凡一员。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铿锵,丹心闪耀。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谱写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他们用切身行动告诉我们:强大的“中国力量”就来源于亿万普通人对祖国、对民族最诚挚、最炽热的爱!点滴爱国力量可以在疫情阻击战中汇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当然,“中国力量”更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来自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来自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来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来自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

  

同学们,有国才有家,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团圆的家,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都是最深沉、最恒久的民族力量。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青年一代把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血脉、付诸行动,才能汇聚升腾起推动国家进步的“中国力量”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温度”。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感受她用青春坚守书写的“责任担当”。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依然将脱贫攻坚的责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她就是时代楷模——黄文秀。黄文秀是广西百色人,2016年在北师大读完了法学硕士之后,主动放弃了留京就业和出国深造的机会,怀着建设家乡、服务基层的初心,毅然回到了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百色市,成为一名定向选调生,誓为改变家乡的面貌播撒汗水、奉献青春。两年后,黄文秀又主动请缨,到山高路远、条件艰苦的百色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百坭村的贫困户散居在11个自然屯,多数距离村委会10公里以上,黄文秀经常驱车遍访贫困户。驻村一周年时,她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于是她还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为了让这个深度贫困村早日脱贫,她跑项目、做方案、发展特色产业创办村幼儿园。她甚至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百坭女子图鉴”,发誓要把百坭村群众当做是自己的亲人,如期完成百坭村的脱贫攻坚任务。

  

2019年6月16日至17日,百色市凌云县遭遇强降雨,黄文秀在冒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时,不幸被山洪卷走,让30岁的青春永远定格绽放在她“心中的长征”路上。遇难前,她刚刚看望了病中的父亲,父亲担忧天气劝她明天再走,她对父亲说“村里可能会受灾,更应该马上回去!”这是父亲和女儿的最后一次见面;遇难前,她给村支书发消息询问村里的情况,当地的地质比较疏松,一到雨季容易发生塌方和滑坡,这是她对村里百姓的最后一丝牵挂。

  

同学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黄文秀用实际行动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代中国青年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号召,用奉献诠释了责任担当。将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担在肩上,将民族精神与时代使命融进血脉,其实就是一种自信的凝聚、气魄的磨炼和人格的升华。在人生征途中,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有“做新时代弄潮儿”的志气,有“惟其艰难更知勇毅”的恒心,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最后,我想带大家认识的第三群人,是用“青春奋斗”的傲人成绩赢得全世界瞩目的五位年轻人。

  

前不久,有一篇帖文刷屏网络,5个平均年龄才29岁的中国年轻人,用少年科技的星星之火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点燃了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时代。申怡飞,15岁读大学,19岁获得世界级论文大奖,还是中国5G技术最年轻的核心研发人员,他的团队让中国5G领跑世界;沈亦晨,22岁时以高分考入麻省理工学院读博,研究纳米光子学。2018年,28岁的他便入选“2018中国AI英雄风云榜”年度人物,被称为“追光的人”;舒畅,他创始的中国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5月17日,将中国第一枚民营火箭成功发射,他和他的“85后”研究团队成为那天最亮的星;刘明侦,23岁这年她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实验大获成功,她成为登上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曹原,解决世界百年难题的中国天才少年,2018年3月5日,《自然》在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他关于石墨烯超导的论文,轰动了学界。而在论文发表仅3天后,曹原就回到了中科大,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

  

同学们,他们的天才之路或许不可复制,但绝对令人备受鼓舞!你们正处在国家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可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历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唯有奋斗才是报国的最佳路径,唯有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同学们,沐浴新的阳光,播种新的希望。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人生出彩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时代需要我们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党和人民需要莘莘学子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希望同学们坚定“一寸丹心图报国”的爱国情,砥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强国志,弘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报国行,用行动、用奋斗、用热血来映照、来践履家国情怀,来担当、来履行时代责任、社会责任、学校责任、家庭责任!在学习中进步,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在投身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不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彩人生!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报道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575981630295369687&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share_to=wx_feed&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75&item_id=13575981630295369687&pid=21423642548660929

  

报道截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