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校园快讯

正文字体:

出版社集团《天气预报》入选“文津图书奖”科普类推荐图书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0-09-11 点击:360

9月9日,一年一度的“文津”图书奖获奖结果揭晓。本次评选共收到推荐图书1890种,推荐数量再创新高。经过初评和终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获奖图书15种和推荐图书35种。其中,来自出版社集团新民说的《天气预报:一部科学探险史》入选科普类推荐图书,这也是新民说继《当图书进入战争:美国利用图书赢得二战的故事》《北极梦:对遥远北方的想象与渴望》后,第三本入选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的作品。


《天气预报》讲述了天气预报系统如何建立的科普类文化史。该书的主题颇为独特,是很多人没关注过的天气预报。作者彼得·穆尔是来自牛津大学创意写作的研究生导师,他观察到,现代世界的人们,每天都会通过观察天气预报来安排当天的穿衣、出行、活动等,却很少人知道天气预报系统是怎么来的。


他通过研究史料表示,直到18世纪,人类对天气基本都是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普遍将突然变化的天气视作神灵喜悦或生气的表现。天气的要素,风、雨、晴、雪、霜、雹、云、雾、雷、电,等等,这些要素的成因是什么,有多少种类型,各自的表现如何,人类是怎么认识它们的?本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作者阅读查找了众多史料,展开了对这个谜题的追寻。


这些看似枯燥的科学话题,然而作者却别出心裁,将这些元素与探索天气的先驱人物的传记结合起来,通过十几位天气先驱探索天气元素的惊险历程和人生故事,来一一追寻关于天气的元素是如何被世人获悉的。通过流畅的文笔和合理的布局,这些看似枯燥的话题,顿时变得生动起来,成为一幕幕电影里的线索,充满了故事感和画面感。全书史料翔实,行文充满人文关怀,除了展示天气预报是如何建立的,本书更令人动容之处在于,作者试图带领读者深入到那些伟大先驱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去揭示那些惊人发现背后人们排除万难追寻真理、追寻科学的执着信念与高尚情怀。


该书出版后颇受市场和读者认可,频频入选人文社科类图书、中国自然好书等知名图书榜单,还被评为“2019年度中华十大优秀科普图书”。著名学者马伯庸在2019年年底公开了他认为该年最值得一看的十大图书榜单中就有这本。谈及读此书的感受,马伯庸表示,这本书虽然是文化史,但内容一点都不枯燥,因为其中述说的故事十分令人震撼:“从试图给风力定级的蒲福,到首创风暴预警系统的勒维耶,他们的故事都充满戏剧性。这种戏剧性不是来自于情节,而是科学精神本身所赋予的魅力。当我们读完他们的故事,回首会发现一条长长的科学脉络,从远古绵延至今。”


据悉,“文津图书奖”是由国家图书馆主办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奖项。今年是文津图书奖的第15届,共有201家出版社参与推荐,68家图书馆参与推荐和初评活动,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