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广西日报】刊发我校旷永青教授理论文章:《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注入新内涵》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0-05-29 点击:625

5月26日,我校党委副书记、旷永青教授在《广西日报》第14版刊发名为《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注入新内涵》的文章。文章强调,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最后一棒,更应在更新劳动教育观念、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形式、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等方面下功夫,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劳动教育。

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注入新内涵

旷永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并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最后一棒,更应在更新劳动教育观念、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形式、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等方面下功夫,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劳动教育。


深刻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


劳动教育在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不可或缺,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育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具备劳动能力,才能引领青年价值风尚、定位青年前行坐标、激发青年实干奉献。


以端正劳动观念为先导。劳动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当今社会,一些青年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与人们劳动观念淡漠密切相关。高校劳动教育必须从端正学生劳动观念入手,让学生明确劳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深刻认识劳动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深刻理解劳动对个体发展、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积极推动作用。


以增强劳动情感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高校劳动教育必须在增强学生劳动情感上下功夫,在劳动实践体验中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只有分工不同,任何一项劳动都具有时代价值,任何普通劳动者都能立足岗位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谋幸福。


以培养劳动精神为目标。勤俭既是劳动者的奋斗姿态,也是中华民族闪亮的文化符号。高校劳动教育要让学生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将劳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开发智慧潜能,触发创新思维,破解实践难题。同时,让学生能够体悟劳动艰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消除“不劳而获”的思想和“纸上谈兵”的行为,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创新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


高校劳动教育作为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平台打造、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层次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充分体现时代性、开放性、针对性,有力彰显综合性、实践性、实效性。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在强化日常生活劳动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设立生产劳动课程,开发劳动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形成理论性高、实践性强、学段区分鲜明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日常生活劳动可通过家务劳动、校务劳动或个人生活自我服务等途径开展,增强自立意识,提高自我生活能力。生产劳动可通过生产体验、实习实训、社区服务、勤工助学等途径开展,注重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实际开展创造性劳动,增强职业意识,丰富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服务性劳动可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增强公益意识,提高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能力。


组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能力精湛、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是高校劳动教育落实落地的关键环节。一是做好教师全员培训,强化全体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本领。二是强化对劳动课专任教师的培养,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提高劳动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兼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让劳动教育更接地气,让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可亲、可近、可信、可学。


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创设广泛多样的实践平台,突出体力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校内平台开发方面,除已建立的实训基地、实训车间外,教室、图书馆、博物馆、运动场馆等校园场所都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校外平台拓展方面,加大与地方政府、周边社区、产业园区等的合作,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各类社会劳动教育资源,构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校内外多元劳动教育平台。


健全劳动教育评价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完善分类评价标准。二是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同时,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三是健全第三方劳动教育评价,通过开发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登记、查询记录平台,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劳动记录真实可靠。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一方面要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聚焦价值引领、突出知识架构、强化能力提升、注重条件保障、推动精准施策。另一方面要注重“五个相结合”,不断推动劳动教育转型升级、蓬勃发展,努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时代新人。


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校史文化、校园文化、校友资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及各类劳动过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系统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劳动教育体系。


促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和成效的相关性。因此,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还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在其他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要素,与劳动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促进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相结合。完善“双创”教育体系,拓展“双创”教育空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通过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劳动经验,助推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促进劳动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科学调研等方式开展实习实训,走进生产劳动一线,走近普通劳动者,拓展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养成劳动自觉,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主动探索将互联网技术与劳动教育各环节深度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推进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创新转型发展,让劳动教育真正体现时代特征。

(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报道链接:

http://gxrb.gxrb.com.cn/html/2020-05/26/content_1689820.htm

报道截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