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当代广西】【学习强国】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田旭明教授理论文章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0-05-30 点击:746

5月28日,《当代广西》杂志2020年第10期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旭明撰写的理论文章《领导干部要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并获“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分享。

文章主要从学习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观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生根、深刻领悟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深入领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文章强调,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将其落实到为民谋幸福、为社会谋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领导干部要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看家本领

田旭明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在"5-17"重要讲话发表4周年之际,我们要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强化理论武装,学好马克思主义必修课,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重要法宝 ,不断增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图为广西明仕田园的美景。蓝建强 摄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者,在奋进拼搏的进程中同样也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与民族复兴以及党自身的建设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科学理论思维的强力支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学哲学、用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是重要内容,其蕴含的思想、理念、方法、规律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乘风破浪的重要思想法宝。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目标任务和风险挑战,我们党依然要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掌握其理论精髓和方法要求,通国情、懂大局、明大理、识大势,进而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具体实践中要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必修课和看家本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水平,并将其落实到为人民谋幸福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


一、学习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观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生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只有当彼此相适应时,才能产生推动作用;反之,则会造成桎梏和阻碍,甚至出现颠覆性动荡。这就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相适应。只有这两对关系得到妥善处理,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向上、向好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创造了诸多中国发展奇迹,其中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建章立制、破旧革新来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保持总体性适应,从而构筑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但不可否认,受历史因素、体制因素和错综复杂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仍存在一些不协调、不适应的因素与状况。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利益固化藩篱有待突破、发展方式粗放、社会价值观扭曲、科技创新体制不够完善、社会治理机制还有缺陷、政治生活中仍存在形式主义和权力腐败,等等。这些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是一种现实制约。面对现实发展中滋生的问题,别无他路,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予以解决。改革因问题倒逼而不断推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我讲过,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直面这些现实难题,尊重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判断,学习掌握并科学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大胆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度,努力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调整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需求的各种因素,将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到位。如放眼长远和大局,克服本位主义和狭隘的利益观;着眼于世界发展新潮流,大胆探索促改革、促发展的新思路;完善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规定,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行使好公共服务职能,确保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质量;完善和落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为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扫清障碍、提供保障和营造氛围。只有保持深刻的问题意识,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舍得拆除篱笆围墙,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项事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协同发展,从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根基并彰显其优势。


二、深刻领悟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重视物质生产的基础性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生产力不仅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物质前提,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任何社会变革和发展,都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所以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中,始终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性任务。社会主义制度要凸显优越性,首先就必须在生产力发展层面展现出强大的优越性。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显著标志和根本诉求,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的进步,还涉及管理、科技、环境、卫生、教育等渗透性要素的发展,同时,还要遵循生产力运行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等层面对我国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问题的认识愈加全面和深入。


在现实实践中,广大领导干部要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任细化、分解到具体工作中,充分尊重和顺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为筑牢我国物质生产基础,夯实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根基提供深厚保障。一是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将会引发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经济发展摆在中心位置,加强对本地区经济工作的领导,推动经济数量和质量协同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和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干部不能唯GDP论英雄,不能将经济指标作为政绩考核和职位升迁的唯一依据,也不能只关注经济数量,而是要落实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理念,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建设工作的根本标准,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抓项目、抓引资、抓生产的做法。二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强调要重视生产力基础性作用,但并不是撇开其他与之相关的因素而只谈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生产力标准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不能绝对化,不能撇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理解生产力标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都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物质文明,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科技文明、治理文明等要素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三位一体” “四位一体”和“五位一体”,都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运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既要拉动经济发展,又要推动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等事业的发展,还要注重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体制机制的改进、政策设计的完善以及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切忌单向发展和“跛腿”发展。实践表明,只有注重关联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协同性发展,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和畸重畸轻,才能保证生产力的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推动社会整体进步。


三、深入领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和根本动力。根据这一理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提出并发展了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持续发展,正是因为相信和依靠人民,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智慧,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在现实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坚守初心,要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中间,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诉求,汲取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力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解决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要站在人民利益的高位去谋划改革全局,要汇聚民智民力去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要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幸福不幸福”为评判尺度去衡量改革成效;要加强自身廉政建设,保持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脱离人民群众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放在工作首位,强化担当精神和“有为”意识,避免“好人主义”“不作为”“懒政怠政”行为。总之,领导干部必须永葆人民至上的初心,始终与人民打成一片、站在一边,与百姓心连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样才能保持党性不褪色,才能在复杂环境中乘风破浪,在攻坚克难中获得持久动力,在面对各种风险和难题时找到破解之道。


总之,一个缺乏科学理论思维的政党必将不会走得太远。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学经典、悟原理、用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将其落实到为民谋幸福、为社会谋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刊载于《当代广西》杂志2020年第10期)


报道链接:

当代广西:https://wap.ddgx.cn/show/199-33956.html

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73288532718866469&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1773288532718866469&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