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体育学院科研活动月”之——奋进收官十三五、布局谋篇十四五主题研讨会



来源:体育学院 作者: 日期:2020-05-31 点击:1905

5月29日下午,体育学院在体育学院516会议室,召开“奋进收官十三五、布局谋篇十四五”主题研讨会,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小组成员、专家咨询委员、行政支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主持。



2020年是我校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启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之年。“十四五”时期是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决胜时期,也是学校推进综合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实现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重要时期,体育学院在十三五期间取得许多的成绩,在新时代同样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在落实学校的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基础上,结合学院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布局谋篇,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


为了更好的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学院组织本次“奋进收官十三五、布局谋篇十四五”主题研讨会。研讨会包括四项议程:


会议第一项议程,学院院长报告体育学院十三五总结、解读十四五愿景规划编制。学院院长报告学院建设的基础、现状、机遇和挑战,总结十三五期间学院取得的成绩和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优化,制度建设,竞争力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解读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提升学院的凝聚力。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建成高水平体育学院。通过推进人才强院建设,构建高素质的教学科学团队。通过加强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提高学院的影响力。到2025年,将依托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把体育学科建成为学校、广西、西部地区的优势特色学科,把体育学院建成为国内重要的体育类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重要的体育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力。


会议第二项议程,专家咨询委员发表意见,为学院的布局谋篇,建言献策。谢翔教授,他建议学院十四五规划,要高度重视一流学科建设,尽力争取在课程建设方面有突破,打造有特色的学院课程群;在人才引进方面有突破,补充缺口,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在专业新增或整合方面有突破,拓宽思路,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有突破,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实验室;同时配套奖励机制建立,更适应学院的发展需求,让保障措施适应当下的特点。


陆元兆教授,他建议学院十四五规划,在科研建设方面要注重项目培育,打牢基础,扩宽思路,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做到数量与质量兼得;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及时改变教学思路和思维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和搭建好现代化、互联网、数字化平台,构建学院数字化教学体系。


刘卫国教授,他建议提高学院科研水平和质量,要充分运用好职称杠杆的作用,通过奖励机制多鼓励和支持教师的科研学术研究,提升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力争取政策支持,提升学院学科学术科研的认可度,增强教师科研学术获得感。


韩延柏教授,他建议要充分发挥职称杠杆作用,奖励机制作用,大力促成科研成果的产生;同时提出实验室的建设决定学术成果的高度和影响力,要整合学校、学院资源,通过交流提升宣传效果,打造体育学院高标准有特色的实验室。


汪宏莉教授,她建议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一心共奋进,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全院上下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努力。要充分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力量,相信青年教师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同时也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给予他们充分的指导和帮扶。实验室的建设亟待开展,学院目前的实验室与博士点、一流专业的位置不相匹配有所差距。


各位专家、顾问的真知灼见,为学院的十四五规划指出更加明确的方向,院系战略发展规划就是通过对外部环境、内部资源与能力的分析,确立院系的愿景、使命与长短期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


会议第三项议程,学院各方向负责人报告十四五编制工作设想和整体建议。学院各方向负责人,重点围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及加强国际化等方面做详细调研和数据指标分析。从党建工作、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对外交流、大学生体育、制度建设与文化交流十个方面阐述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定位、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


会议第四项议程学院党委书记总结发言。学院党委书记说到制定二级院系战略发展规划是建立新型校院关系、实现院系自主办学的可行路径,是院系实现转型发展和内涵提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提升大学整体办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希望各部门、全体教职工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通力协作、锐意进取,笃定前行,为开创体育学院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