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校园快讯

正文字体:

感知一线经验 助力教师成长——校外指导教师为化学与药学学院本科师范生授课纪实(二)



来源:化学与药学学院 作者:侯若冰 杨敏 日期:2019-05-28 点击:1075

5月19日,化学与药学学院2016、2017、2018级本科200多名师范生齐聚我校第二文科楼0214教室,聆听了我校聘请的校外指导教师的精彩授课。这是本学期以来,化学与药学学院举办的国家师范认证实践“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教育的第二次重要活动。


本次教育讲座的主讲人是我校校友、来自北海市教科所的特级教师苏兴卫老师。苏老师是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坊主,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人才,广西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广西基础教育名师深蓝工程培养对象。同时,他还是北部湾经济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北海首批“教育拔尖人才”,北海市首批基础教育名师和北海首批学科带头人。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在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受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委派,到我校做访问学者,期间苏老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教育理论学习与应用研究。


讲课前,黄都教授代表学院向苏老师颁发了“校外指导教师”聘书,聘期三年。在今后三年里,苏老师将参与指导本科师范生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各项教育活动。


在讲课的第一阶段,苏老师首先用30分钟讲述他从教二十年来的专业成长感悟。热爱教育与教学是苏老师坚守教育岗位的核心动力。苏老师毕业于工科院校,原本并不是一名师范生,之所以能够二十年坚持在教育教学岗位第一线,都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做,把自己定位为教育的服务者而不是教育的管理者,在具体教学中他感受到了与学生分享知识的快乐。为了真正做好这份事业,苏老师二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正是由于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使得他收获了无数学生的厚爱与丰硕的教育成果。


1  黄都教授代表学院领导向苏老师颁发“校外指导教师”聘书

  

在讲课的第二阶段,苏老师以“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为题,通过自己鲜活的教育、教学经历分三个部分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动而精彩的课堂。在约100分钟的讲课过程中,200余名同学几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座位。

2  师范生在认真听课


第一部分,我眼中的有效教学。

苏老师首先以“能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对什么是有效教学了界定。然后,从课程改革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几方面出发,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如何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把教学的真实性、教学的效率等实际问题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强调教学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启”的意义。并通过实例介绍了他自己促进学生的自学(先学后教)——互学(合作讨论)——展学(展示交流)的有效教学模式。

第二部分,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这部分讲课中,苏老师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三个步骤:(1)教学目标——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2)教学过程与方法——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3)学习结果评估——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苏老师特别强调了教师应当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学生真正做到“悟中学、做中学”。然后,苏老师还着重分析了教师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这些知识对于师范生的教师技能培养、提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实际意义。这里不妨把这几个问题列出来,以利于我们的准教师们参考。

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2)暴露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够,解决的更少;(3)教师没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4)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

3  苏老师展示课例的图片

  

讲课中,苏老师还根据自己成功的实验结果,介绍了能有效提高试卷讲评效率的“分享式试卷讲评法”。同时,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享了他进行《二氧化硫》实验教学的实际课例。

第三部分,阅读是教育路上的灯塔。

不断学习是苏老师取得成功的知识源泉。苏老师认为,是阅读使自己坚定了教育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的教育认同,对教育有了根深刻的理解,使他自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教育服务者,并从中获得了与学生分享知识的快乐。

最后,苏老师带领听课的全体同学,在一段教育寄语的朗诵中结束了讲课,朗诵结束时课堂里响起来经久、热烈的掌声。

4  苏老师带领师范生朗诵的教育寄语

5  讲课结束后学生向苏老师提问

6  讲课结束后苏老师回答学生的提问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