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深度报道

正文字体: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系列报道之六】我校思政课程创新改革综述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谭彦 大学生通讯社 李佳利 日期:2019-05-06 点击:3049

“拔节孕穗”话改革  “四位一体”育新人

——我校思政课程创新改革综述

 

“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谈一谈,为什么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2018年秋季学期的期末考试考场上,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简答题,摆在了同学们的面前。

 

考试不仅是考分数,更是考老师教、学生学的成果。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试题,就像一面三棱镜,折射出了我校十余年来在思政课程创新改革上孜孜不倦的探索之路。

 

探索:登上高点再出发

 

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广西乃至西部地区高校当中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得益于学校较早起步,着手探索的思政课教学改革。

 

从2003年开始,我校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启了持续十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这一重大教学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受大学生欢迎。2012年,我校《基于“问题+选题+课题”的思政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获得了自治区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并于2014年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推广培育项目。

 

从2003到2012,十年改革探索奠定了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品牌”含金量。这期间,我校于2010年11月,以社会科学教研部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力量为基础,同时整合相关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骨干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了更高的平台,我校思政课改革进一步驶向“蓝海”。

 

汤志华教授现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从2002年留校任教至今,他一直在思政课堂一线任教。在汤志华看来,思政课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也不能把学生变成一个简单的知识储存器。通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把思政课打造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校在探索思政课创新改革始终坚持的核心目标。

 

为此,在十年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我校从2015年开始,在汲取既有教学成果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启动了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建设。

 

这一次站在高起点上的改革,不仅继承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的成果思路,而且针对当今青年学生的时代特征,把网络元素和多元评价方式纳入考核,依托课堂专题教学为基础,逐步探索出了“课堂专题教学+课外自主研修+网络自主学习+多元教学评价”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创新:“四位一体”育新人

 

在“课堂专题教学+课外自主研修+网络自主学习+多元教学评价”的融合教学模式中,课堂依然是思政课改革的主阵地。多年来,我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专题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的步步高、步步深。

 

“围绕大纲,却又不照本宣科,用专题的方式,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关心关切的重大问题来讲,更容易把深奥的理论讲通、讲透。”汤志华常常用散文写作中“形散神不散”的手法来比喻专题教学的作用。一个个生动、深刻的教学专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学生搭建起了一座基本理论的大厦。

 

这只是创新改革的第一步。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力量”,就必须要想办法打掉校园和社会之间的“围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的光芒。基于这样的考量,我校用课外自主研修方式拓展出的“第二课堂”,为思政课教学开辟出了更广阔的天地。

 

覃小满是我校2017级的本科生。从第一堂思政课开始,她就在和几位同学共同组成了研究团队,还拥有自己的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她们的团队深入广西乡村,对乡村民俗活动进行田野调查,确定研究课题,形成完整的报告。在取得研究成果后,覃小满她们还需要回到课堂上,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乡村振兴当中的移风易俗问题的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知。

 

通过亲历、亲闻,在实践中寻找第一手资料,在研究中提升理论素养。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全面推广,成功地连结了“校园”和“社会”,在理论和实践中架起了桥梁,让一批又一批覃小满这样的师大学子在关注社会中加深对理论的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和思政教育一是要有“惊涛拍岸”的气势,二是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面对“90后”“00后”大学生,如何做到“润物无声”,成为思政课教学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命题。

 

“网络时代,学生和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平等的,甚至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比老师更快、方式更多!”汤志华说,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中,网络时代带来的巨大变化,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但是也为创新改革提供了思路。

 

随着电脑、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我校的思政课堂也从教室里走进了网络空间。

 

从2014年开始,该校就开始探索尝试开发PC端的学习和考试平台,通过网络化学习和考试,建立并完善了题库、数据库等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我校以全媒体时代和移动互联网的特征为导向,从2017年开始研发思政课程的手机客户端,除了原有的考试功能外,新研发的手机客户端将更加侧重提供在线学习功能,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思政课的微课视频、查阅思政课学习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客户端向学生布置知识点的预习和复习工作,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客户端向教师提出问题,获得老师的在线解答,师生沟通和交流建立起了更加紧密及时的联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思政课,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这是我校思政课教学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交出的创新答卷。

 

正是基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求带来的变化,我校也重新调整了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只是对学生熟练运用理论解答实际问题的一次小试。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中,学校不再以学生的“死记硬背”作为评价的标准,除了在考题上转变思路外,我校还灵活运用汇报展示、作品评比等方式,激励学生在“比一比、晾一晾、晒一晒”的过程中,把自己专题教学、自主研修、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综合汇报展示。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收获了成就感和幸福感,更是有效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对社会正确认知的强化。

 

凝练:“师大经验”筑格局

 

今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汇聚一堂,汤志华作为一线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应邀参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汤志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大家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我校在思政课改革的经验已经在广西全区获得了广泛认可,学校受广西教育厅委托编写的《广西高校大学生学理论用理论的优秀成果汇编》一书,已经成为各高校思政课改革探索的重要借鉴;一批学生研究成果也已结集出版。

 

在此基础上,我校正进一步思考和凝练“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从理论高度系统地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为打造具有师大特色、广西特色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汤志华表示,在下一步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我校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实施的“领雁”“独秀”“育才”“叠彩”四大人才工程和广西高校思政杰出人才工程,做好人才的引培留用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从互联网时代和微时代学习的特点出发,顺应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要求,以及信息化时代带来的网络学习和移动终端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解决好教与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统一问题,大力推进“课堂专题教学+课外自主研修+网络自主学习+多元教学评价”的四位一体教学改革,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攻坚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头脑,让思政课真正成为“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且深受大学生喜爱的金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