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普部主任陈永梅、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监察专员胡永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唐本红及桂林市环境保护局相关人员一行6人到我校生物多样性博物馆进行科普基地建设情况调研。生命科学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侯副秘书长一行分别来到了哺乳类、鸟类、海洋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植物类等展厅进行实地调研,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的规划建设情况、标本馆藏情况、前期科普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广西师大雁山校区建成后继续深入开展科普活动的打算等情况介绍。侯副秘书长对前期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开展的科普志愿活动,以及在科普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鼓励学校继续做好科普工作,并表示今后将在科普工作方面给予大力指导和支持。 同时,他还建议充分发挥学院优势,挖掘、整合资源,进一步推进科普场馆的建设和种类的丰富,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的科普展教功能,不断提高域内公众科学素养。
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的前身是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动、植物标本室,自1959年广西师大生物系建系之初开始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归功于广西师大生物系、生命科学院的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的收集、积累、整理,学院标本室己收藏各类野生动植物标本及模型标本近万件。这些标本采集于世界各地,收藏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脊椎动物以及昆虫、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植物标本包括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其中包含数百种国际性濒危物种及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植物,如东北虎、非洲狮、金丝猴、中华鲟、鹦鹉螺、珙桐、水杉、桫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特有的濒危野生动植物,比如白头叶猴、瑶山鳄晰、黑颈长尾雉、黄腹角雉、金花茶、银杉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一行到我校生物多样性博物馆调研
学院负责人介绍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学院负责人介绍馆藏情况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