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12月1日,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终期评估工作会暨2018年基地建设研讨会在桂林召开。自治区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黄青云处长参加会议并发言。会议邀请了原暨南大学书记蒋述卓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行政副院长石挺教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长王月清教授、江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刘焕明教授、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石鉴教授作为评估专家,部分高校的校领导、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负责人、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各普通本科院校社科管理部门负责人等120多人参加会议。
我校苏桂发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近年来学校不断夯实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优势,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具有基础理论研究、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研究、舆论引导、决策咨询等职能和功能的高校新型智库和研究机构。学校目前拥有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广西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11个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文科中心被评为首批“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重点智库”,从2013年起,中心新增了服务和管理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的职能,并以平台建设和打造品牌为重点,通过打造一批特色团队品牌、系列“高端论坛”品牌、“人文强桂”学术沙龙品牌、“人文强桂”系列学术丛书品牌,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做好服务保障。
评估会上,全区高校的32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4个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依次进行了建设情况汇报,随后评估专家对基地、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评议并总结。专家们对基地、中心建设成绩予以高度赞赏和肯定,他们表示近年来,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各高校,以基地、中心建设为抓手,带动学科建设 、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政策支持、社会服务,整体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绩。在建设中,思路明确、管理规范有序、执行到位、成效显著,有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兄弟省份和兄弟高校学习,为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启示。专家希望基地、中心在现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增进持续性发展,提升综合研究、跨学科研究、合作研究水平,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加强海内外合作交流,提升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在若干领域和方向上的国际、国内话语权。
研讨会上,暨南大学蒋述卓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石挺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建高地,树特色,出成果,育人才—文科基地(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与“高校智库建设之思考—以中国农村发展智库为例”的报告。蒋述卓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校基地建设一是要建高地,即把基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基地;二是要树特色,即基地要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围绕关键词持续地开展研究;三是要出成果,基地的成果有标识性,能得获高水平奖项、能获得领导人批示;四是要育人才,基地应注重队伍建设,以平台凝聚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以制度去管理人才,最终培养出高端的科研人才。石挺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端智库建设必须做好“七个一”的工作,即一个稳定的需求渠道、一个可靠的调查平台、一个先进的数字平台、一个科学的决策系统、一个稳健的科研团队、一个协同的组织机制、一个有效的应用体系,这是高端智库发展新要求和新趋势。
各高校科研管理负责人还对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管理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此次会议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收获颇丰。教育厅领导表示,近年来广西文科中心积极服务广西高校基地和中心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智力,为进一步推动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广西文科中心在进一步推动全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终期评估工作会暨2018年基地建设研讨会现场

自治区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黄青云处长

南京大学王月清教授

暨南大学蒋述卓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石挺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