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庆七一·榜样的力量】先进基层党支部——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日期:2018-07-05 点击:545

【编者按】“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合格”,取得了丰硕的成效。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学校新闻中心推出【榜样的力量】新闻专题,拟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发掘师生党员榜样,打造“党建榜样”群体,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带身边人”为主线,引领广大师生党员立足本职,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由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与应用语言学教研室的17名教师党员组成,其中教授8人,占支部人数的47%,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6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7人。具有一支精诚团结,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务实效、重创新的教师党员骨干队伍。曾获广西师范大学2014-2016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三年来,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再接再厉,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从严要求,从实际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务实创新,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依托教师党员的特点发挥优势服务学院、服务学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加强党支部建设,团结务实,构筑基层战斗堡垒


三年来,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围绕教育抓支部建设,抓好党支部建设促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把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组织力。一是结合支部的实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每学期组织师生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明确分工,进一步明确了骨干教师、教研室正副主任、学科带头人各自的任务和职责范围,调动每位支委及教师党员办成事,干实事。三是坚持民主原则,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按时进行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学习过程中,教工党员充分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互相探讨整改方案,形成了良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四是用党章和党纪规范支部成员言行,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学习制度,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点,班子成员带头廉洁自律,反对“四风”,支部还结合实际召开了科研费管理专项会议,确保科研经费无违规使用现象。五是支委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在支委的带领下,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成员思想动态明晰,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切实发挥党支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一股良好的师德师风。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传帮带”引领师资水平上台阶


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对青年教师的进修和博士后研究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及措施。建立老带新制度,教学队伍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西特聘专家、广西终身教授胡大雷教授的带领下针对青年教师培养举行一对一拜师仪式和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胡大雷教授作为一名优秀党员,利用自身卓越的成就积极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着广大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材建设、课件设计、教学改革中的骨干和先锋作用,尤其是围绕主干课程文学概论及其相关的选修课教学和教改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其中袁卫华获2017年度全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2018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该团队核心骨干正是由本支部党员教师组成。


发挥教工支部特色,将育人、科研、服务紧密结合


近三年,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成员在论文发表、著作出版,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都走在学院的前端。其中胡大雷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标项目《桂学研究》顺利结项,为广西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其先进事迹先后被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栏目、《广西日报》、《当代广西》、《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各大媒体报道,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杜海军教授的石刻研究弥补了纸质文献对广西石刻研究的不足,促使广西在金石学领域找到自己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席之地。所著《广西石刻总集辑校(上卷、中卷、下卷)》荣获自治区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彭清华书记接见,并作为唯一获奖代表在颁奖大会上发言。此外,刘汉忠教授获《中华读书报》署名文章《有深度有责任的力之先生》盛赞。


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成员还积极承担和参与各类为社会服务的语言项目,承担了桂北方言有声资料库的建设、《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广西汉语方言调查》(共五项)、主持和参与了广西语言团队研究建设,为地方方言的调查研究、普通话研究及推广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利用学科优势,积极为东盟国家培养汉语人才。近三年共培养东盟国家学生本科生2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百人。为广西和东盟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党支部全体成员的努力,支部成员在群众和师生中逐渐形成了较高的威信,同时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