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庆七一·榜样的力量】勤廉榜样——韦冬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日期:2018-07-02 点击:858

【编者按】“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合格”,取得了丰硕的成效。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学校新闻中心推出【榜样的力量】新闻专题,拟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发掘师生党员榜样,打造“党建榜样”群体,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带身边人”为主线,引领广大师生党员立足本职,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相思江畔的一缕“清风”

独秀峰下的一个“铁匠”

——记广西师范大学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监察处处长韦冬

 

他,历经多个岗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他,在监督执纪问责一线坚守公平正义,为维护学校政治生态绿水青山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就是广西师范大学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监察处处长韦冬——独秀峰下的一位“打铁匠”,相思江畔的一缕“清风”。


对党忠诚,用勤勉敬业展现生命价值


1997年,韦冬在独秀峰下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校办从事文秘工作一干就是13年,翻开当年他做的校长办公会记录,清秀工整的字迹,纲目清晰的纪要,将其激扬文字的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诠释着他笃行求真的品格。期间,他对学校行政系统的每份文件,审核把关;兼任学校年鉴副主编12年,对累计360万字的文稿,逐一核对。一丝不苟的作风和严谨务实的文风,常被同事称为“一支笔”。


忠诚,始终是韦冬坚持的政治要求。2009年,韦冬调任校党委组织部,适逢自治区出台11个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他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立足新岗位,活学活用政策,迅速成为新岗位上的工作能手。“韦冬老师在担任副部长的时候,嘴边总是挂着一句话:‘组工干部要对己清正,对人公道,对党忠贞’。其实他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当时校办这幢楼,哪怕是节假日,晚上熄灯最晚的常常是他,真是机关干部的模范。”时任组织部秘书的陈祖权这样回忆道。


2012年春,刚提任正处级的韦冬,在评估办专职副主任岗位工作才2个多月,就被调任漓江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对这突然的变动,当年与其谈话的校党委书记说:“属于临危受命吧。必须安排一名让党委放心、忠诚度高的干部过去,目的是为了确保漓江学院在股权调整中的大局稳定并平稳发展。”


他在漓江学院三年半,分管组织、宣传、纪检、工会等7个方面工作。面对独立学院底子薄、任务重的实际,他更是全身心扑到工作中,常常走到师生当中,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在师生当中建立起热爱师大、热爱漓院的主人翁意识。虽然已经过去许久,漓院师生至今对他当年亲力亲为、平易近人之风仍津津乐道。


“韦冬老师似乎只有上班的时间,没有下班的概念,非常重视传帮带。许多工作都是他言传身教,比如修改文稿,手把手地教,哪怕是细微的标点符号都认真修改,还一一指出原因。这让我受益匪浅。”时任漓江学院党政办副主任的李久华动情地说。


“韦冬老师是一个心有‘大我’、超越‘小我’的人,对组织安排的工作从不拒绝,对个人的名利却很淡泊。”时在漓江学院工作的老师蓝廖国如此评价道。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韦冬老师就某项工作在我的QQ或手机短信里充满正能量的留言。”曾在漓江学院工作的叶莹莹说。


他牵头拟定漓江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组织修订章程,使学院成为全区首批章程试点建设的唯一一所民办高校……。


因长期伏案工作,韦冬的颈椎、腰椎都出过问题,“只坐硬板凳,不靠软椅子”,但这仍然没有动摇他的信仰,对工作总是那样执着、那样投入。“他经常是人回家了,心和魂却没进家,还在办公室。”对韦冬的工作状态,他的妻子如是说。


他坚持虚功实做,统筹抓党建与文化建设,完成包括校歌、宣传片、校史展等系列“至善文化”品牌的打造,建立机关作风量化测评、健全二级系绩效考核指标和中高管年度考评等制度,作为广西高校章程建设专家审核指导了30多所大学的章程修订,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起草广西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他用行动写书忠诚,用奉献谱写大爱。


敢于担当,用一身正气诠释生命意义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韦冬始终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基本要求,对照党章、对标中央,保持谦虚谨慎、实务求真之风,团结和带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忠于职守哪怕前进一步也是真正担当,善于监督就算备受委屈也是党性体现。”韦冬在2017年全校纪检干部培训班结业上掷地有声地说。


他眼光敏锐,是带着问题线索上岗的纪检人。2015年秋,韦冬调回学校纪委工作时,将在漓江学院发现的辅导员涉嫌违反廉洁纪律问题,履新后组织核查,最后该辅导员受到了党纪处分。


他抓实“三转”,是督促主责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的推动者。不管是列席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还是在日常检查调研,他总是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摆问题谈建议。曾有人私下说:“他们纪委都不来现场监督了,只会在背后放冷枪,这算什么担当。”对此,他顶住压力,甚至登门沟通、共学政策……他坚持退出日常议事机构,逐步扭转主责部门习惯依赖纪委监督的老观念,使主责部门担负起监管职能。


他动真碰硬,是敢于监督坚持较真的“较劲儿”。他说:共产党员就是要讲认真。他习惯于不打招呼的走访,经常事先不通知基层直接推门听课,临时通过与会人员立即抽查某项工作,时常不按常规“出牌”抓实监督,紧盯招生考试、人事录取等风险点较高领域的关键环节开展明察暗访,再将检查情况反馈或作为年度考核的第一手素材。


他温暖人心,是信访人和受处分党员的知心人。“监督要有力度,执纪带有温度,才能把纪委打造成为干部之家。”这是韦冬常跟纪检干部讲的话。他坚持接访,来访人有教授、有学生,还有年迈的老人、校外商家,无论是谁,他总是充满热情,耐心听、认真记,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有一位老教授,对学校的制度提出质疑,到他的办公室反映,韦冬悉心沟通、耐心解答,临走时老教授跟其他干部说:“我就是想跟韦书记讲一讲,我相信韦书记”。在干部处分决定下达前,韦冬总是跟他们谈心谈话,深入地好思想工作。曾被处分的干部,还常找韦冬汇报思想,有的受处分党员原先不认识韦冬,被处分后却主动跟他说心里话,有的还心存感激,因为是韦冬让其认识到规矩的真谛和人生意义。


他坚持原则,是大家心目中清正廉洁的垂范者。他对单位开销的每笔经费都严格审核,要求将每一分钱用到实处,杜绝浪费。在学院工作时,有人托他帮忙办事,给其送钱送礼,都被他当面拒绝、一一退回。2017年,韦冬主持查处一个案件,有人想为违纪者说情,几次想向韦冬打探消息,还请他吃饭,他顶住压力予以拒绝。受处分的,有他的同乡,有他的朋友,还有他的老领导,但是这些关系丝毫没有影响他秉公执纪。韦冬常说,讲感情是人之常情,但在查办案件上感情重一分,法纪天平就会倾斜十度,必须公道正派,“宁可感情上欠一分,也不让原则退半步”。


他常敲警钟,是廉洁校园文化建设的呐喊者。每逢重要节点,他都指导纪检干部编辑短信,给全校干部发“独秀廉语”;他坚持给党员干部和学生骨干讲廉洁党课;他组建工作群,坚持发送典型案例、业务知识给纪检干部;他主动约关键岗位的干部谈心谈话,找有苗头性的党员咬耳扯袖;他协助校团委指导广西第一家学生廉洁文化社团卓有成效开展活动,培养了多名全国大学生廉洁大使;他率领团队,协调各方,推动巡视整任务不断落实……,他像啄木鸟一样,忠诚守护着学校这片绿色森林的健康。


开拓创新,用优秀业绩焕发生命光彩


“纪检这一行看似是得罪人的工作,但是既然干了就要干出样子来。”“只有不断创新,纪检干部才能有所作为。”这是韦冬内心对待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份执着和坚毅。


“打铁必须自身硬”。他认为干部不仅自身要够“硬”,家风还要够“正”。面对重拳反腐的新形势,他坚持在学习中积累,在工作中历练,在实践中创新。为锤炼党性、涵养家风,两年多来,他带上妻女,自费到延安、韶山、百色等地接受红色基因教育。他认为,必须把握形势、实事求是、踏实做事,才能开拓创新,对得起纪检监察干部这个称号。


近几年,韦冬带领纪委办/监察处这支“打铁”团队,以五个“走在前列”,结出累累硕果:


创新机制走在前列,推动学校开创性地在30个基层党委、党总支设纪委,所有党支部配备纪检委员,在全区高校率先实现二级单位纪委全覆盖,并在健全校院系三级纪检监察网络后,率先建立二级单位纪委工作规则及系列配套机制,获光明网等媒体关注。


深化“三转”走在前列,2016年以落实“三转”为主题在全区高校纪检干部层面作经验发言。


校内巡察走在前列,2016年初协助校党委拟订巡察制度,2017年5月在全区高校率先开展意识形态专项巡察,获上级认可。


执纪问责走在前列,2015年10月履新以来立案2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2人(其中处级干部10名),实现“减存量、遏增量”目标,处分人数和量纪情形保持全区高校前列,至今无一人因处分申诉,因办案水平走在全区高校前列,被上级确定为桂北片高校案件联查联审牵头单位。


规范化建设走在前列,在全区高校率先制定实施运用“四种形态”、二级纪委信访报送工作办法等制度,率先实施监察建议制度,以监察建议书的形式向相关学院、部门提出监察建议12份,内涵发展获上级称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所在部门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他几次被学校党委和自治区高校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韦冬在一篇学习体会中提到: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锻造铁的信念,打造铁的纪律,锤炼铁的作风,磨砺铁的担当,从严铁的监督,做到慎独慎微,保持一身正气,真担当、善作为,才无愧于新时代“打铁人”的使命。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