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脱贫攻坚

正文字体:

【脱贫攻坚】【人民日报】瞧,这群搬走穷山的人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华新 庞革平 刘佳华 李 纵 日期:2018-07-20 点击:673

广西两年减贫二百万

瞧,这群搬走穷山的人


广西两年间贫困人口减少206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自己养羊致富,带头帮助1500多人脱贫的刘入源;最穷时家里只有“三面墙”,拔掉思想穷根,自力更生脱贫的谭罗斌;研究经济林树种促农增收,退休依然不停歇的教授邓荫伟;驻村4年,骑坏3辆摩托车,修通一条出山路的第一书记黄江山;母亲重病不回家,劳累过度因公殉职的副县长蓝标河……

           

“我因心脏病入院做手术,但这段时间正是油茶管护的关键时期,农民朋友打电话请我去指导。于是,手术后两天我就出院,第三天就下乡了……”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站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扶贫故事,台下的数百名观众屏息聆听,不时有人抬手拭去眼角的热泪。这是5月25日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动人一幕。


广西两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06万,1999个贫困村1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综合评价好”的8个省区之一……这些成绩背后,离不开邓荫伟这样一群人的默默坚守和努力:对口帮扶百色22年的广州干部陈开枝,在百色度过了10个春节,被乡亲们亲切唤为“广东那个兄弟”;地州镇古文村村民委原副主任阮承积心系贫困户的每一件小事,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带着乡亲发“羊”财


16岁时放鞭炮不小心,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村民刘入源失去了右手。好不容易卫校毕业,求职又四处碰壁。他不甘心,干脆回到乡下,琢磨要干一番事业。2009年,看到养羊赚钱,他拿出全部积蓄,引进31头黑山羊,因为没经验,羊全都夭折。可他不信邪,四处学习养殖技术,借钱再次养羊。


这次,他几乎与羊形影不离。“白天,羊吃东西,我就蹲在旁边看;晚上羊睡觉了,我也睡在旁边。到最后,羊的每一个动作,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我都能知道它是饿了、冷了,还是准备生小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批羊终于养成,刘入源发了“羊财”。


但乡亲们还穷着。“他们都是在我困难时帮过我的人,我富了,决心帮他们一起养羊致富。”刘入源创办了公司,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把羊寄养在农户家,全程提供技术、饲料、防疫服务,保价收购小羊,农户旱涝保收。现在,刘入源已经带动本村和周边乡镇的350多户贫困户养了5000多只羊,每户增收2万多元,1500多人脱贫。2016年底,刘入源还加入“残疾人阳光扶贫项目”,每年帮助100名残疾人脱贫。


懒汉告别“三面墙”


合山市岭南镇溯河村有个村民叫谭罗斌,家里特别穷。


比“家徒四壁”还穷,因为他家只有三面墙,另一面墙是靠着邻居家的。


他在村里还有个外号,叫“酒坛子”。以前,帮扶干部给他送米送油,他却靠着墙根,眯着眼要酒喝,是全村有名的懒汉贫困户。干部怎么讲扶贫政策,怎么描绘脱贫后的美好生活,他就是不动心。


有一次,扶贫干部发现,谭罗斌不喝酒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自尊心的,而且还很在意自己的女儿,就劝他:“女儿都谈恋爱了,你还吃低保,房子这么破,怎么好意思让孩子带男朋友回家?”


这句话点醒了谭罗斌,他拍着胸脯说要干出个样子来。


通过危房改造,谭罗斌告别了“三面墙”,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去年,他养了20头猪和两批肉兔,还买了一部三轮车发展生产、跑运输,加上女儿在外打工,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超过3万元。


“不想”“不敢”“不能”“不会”,是不少贫困户的口头禅。2016年,合山市开展“扶志脱贫争先锋”活动,1500多名党员干部与3300多户贫困户结对帮扶,1.3万多人转移就业,3100多户贫困户办起特色产业。2016年,合山市成功脱贫摘帽。


  

教授研究“摇钱树”



一大早,62岁的邓荫伟就出门了,把刚买来的1500多棵新品种油茶树苗,赶着时节送到100多公里外的农民那里。


“工作40多年来,我只做了3件事:银杏研究、油茶研究和金花茶研究。”邓荫伟说得云淡风轻,但学院副院长马姜明说:“这3个树种,是广西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意思是:公公种树,孙子得益,种下后三四十年才能挂果。为了使银杏树生长快,早结果,邓荫伟想尽了办法。


调查银杏生态环境,早出晚归,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是常有的事;培育良种苗,每天顶着烈日,在田间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研究银杏人工授粉,常常爬到10多米高的树上进行观察,只为找到最佳授粉期。桂北的田间地头,成了邓荫伟广阔的实验室。


终于,经过改良种植技术,灵川县海洋乡小桐木湾村的200多棵银杏树,使28户农民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桂北百年以上的银杏大树,经过病虫害防治和冰雪灾害治理,长得生机勃勃,景色迷人,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农民收入增长十分可观。


邓荫伟又花了8年,研究成功“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使油茶丰产示范园建到1000多亩。


2017年,到了退休年龄的老邓又主动承担了“金花茶繁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这3个树种的研究事关富民工程,我要拼时间、出成果,让八桂大地更多农民朋友的日子越过越好!”邓荫伟对记者说。


 

大山窝里修条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来自河池市人防办的第一书记黄江山进村不久就被一件事深深震撼——村民吴昌明辛辛苦苦养了4头猪,要赶到镇上去卖,但由于路不通,加上天气太热,还没到镇上就死了3头。


“我下了决心,无论多苦多难,也要帮村里修一条走出去的路。”黄江山回忆道:“很多人以为我异想天开,说要是路那么好修,早就修了。但我想,如果什么事都那么容易,还要我们第一书记做什么?”


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吃不好,也睡不着;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一天,一个月就瘦了十几斤。他连任两届第一书记,驻村4年,骑坏了3辆摩托车。终于,修通了总长17公里的通屯道路,完成了所有自然屯的巷道硬化。之后,他组建微信群、QQ群,每天更新转发惠农政策,分享点滴变化,引导外出务工的青年返乡发展产业。


如今的集环村,村民的笑脸越来越多,斑驳的石山越来越绿。“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黄江山说。


干到最后一分钟


蓝标河2014年主动要求从广西社科院调到自治区扶贫办。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制定全区扶贫考核体系标准。


没有任何先例、没有现成数据,就靠两条腿跑基层、做调研,3个多月后终于制定完成广西第一套扶贫考核标准体系。


2018年3月,蓝标河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由于工作忙碌,他几年没回老家,连母亲中风住院一个多月也没能回去看看。哥哥蓝标松又心疼又生气,蓝标河在电话里保证:明年我一定回去!


“明年一定回去”,竟成了蓝标河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今年4月14日,他连续几天加班工作后,从融安驱车5个多小时赶回南宁,准备参加扶贫工作会议。下车后,他直奔单位加班,当晚7时许,刚回家不久的他在继续加班整理材料时,因为疲劳过度倒下。


蓝标河为扶贫事业奋斗到了生命最后一分钟,殉职时年仅44岁。


贫困户黄永礼的母亲捧着一坛老酒,哽咽着说:“蓝县长平时总是那么忙,我们都没法好好说声谢谢。我把这坛酒给他留着了,乡亲们说,等村里脱贫摘帽那天,大家要一起敬敬蓝县长……”


原报道刊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第13版


原报道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5/29/nw.D110000renmrb_20180529_1-13.htm


QQ截图20180601093841.jpg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