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攻坚——全区脱贫工作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在南宁举行。本次报告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扶贫办协办。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讲述手把手地教授农民栽培技术的脱贫事迹。报告会开始前,邓荫伟教授受到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自治区主席陈武亲切接见。
我校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组织收看报告会实况,各二级学院(部)分别组织收看。校党委书记邓军在桂林市分会场收看报告会实况;校党委副书记旷永青、纪委书记莫坷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收看报告会实况;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宣传部部长黄轩庄在自治区政府礼堂、情景报告会主会场观看报告会。
邓荫伟教授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专门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工作40多年来,坚持不懈从事银杏、油茶和金花茶研究。这三个树种是广西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报告会上,邓荫伟教授回顾了自己数十年如一日,早出晚归,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邓荫伟教授在报告会上说到:“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再上一个台阶,推广新技术、新成果,让八桂大地更多农民朋友的日子越过越好!”
邓荫伟教授的报告在我校师生当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被邓荫伟教授不畏艰苦、扎根农村,帮助农民脱贫奔小康的事迹深深打动。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马姜明教授:邓荫伟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热情和活力总是感染和带动着周围的同事。他大局意识强,党性修养高,工作勤恳,从无怨言。为了研究银杏、油茶、金花茶等特色经济林木良种的繁育和栽培技术,他经常“五加二”、“白加黑”地钻研探索,一心为改良繁育技术、惠及广大农民同胞努力着。服务社会需求、扎根基层,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一直是他科研动力的根本来源。邓教授始终坚持应用研究,以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作为他科学研究的动力源泉,牢牢把握科学研究一定要为社会服务这一基本准则,解决了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为增产增收、脱贫攻坚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深受农民朋友的爱戴。
生命科学学院林万华副教授:很有幸和邓荫伟教授在同一层楼,每每看到他都是亲切地笑着,办公室里是锄头、铁锹、浇水桶、泥沙堆、箩筐和电脑桌、木椅子挤在一起。只要跟他谈到苗木、谈到油茶、谈到银杏树,他立刻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邓荫伟教授很好地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他深知:要实现油茶早实、丰产、高产和稳定,就必须提高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选择优良单株和品种,利用良种壮苗进行植苗造林。为此他去深山老林采回野生良种,为了方便研究,为了方便,他申请把油茶良种苗圃搬进了校园,从太阳出来到落下,他总是那么起早贪黑地观察研究,用心地培育和改良油茶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事必亲躬也为传播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卷起裤腿,撸起袖子”,他就是这么朴实地报答祖国,帮助农民。他这种朴实的科研精神也感染和激励着我们。
保卫处/武装部副处长、副部长,我校2016-2018派驻全州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长黄权标:在这场攻坚战中,我有幸参与了其中,两年时间的扶贫工作还历历在目—-发动群众发展产业、爬山钻洞为百姓寻找水源、带领大伙抗洪救灾、走村串户为百姓解决困难等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报告会里,确确实实地展示出了脱贫攻坚的缩影,真真实实地展示出了脱贫攻坚的点滴,养殖专业户为脱贫提供着自己的财富,学者为脱贫攻坚注入了自己的科研成果,第一书记为脱贫攻坚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老领导老干部为脱贫攻坚还在积极发挥着自己的余热,更有基层干部为脱贫攻坚工作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是我们新时代的英雄。
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我校派驻全州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长丁军: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最大政治任务就是脱贫攻坚,各级领导干部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流了汗、流了血,甚至倒在扶贫工作上。作为一名工作队长,肩负着全县脱贫攻坚重任,一定不负组织的信任,用好、宣传好和保障好全县719名工作队员,加强对第一书记的管理指导,带出一批干事创业型、热心为民型、攻坚克难型、发展产业型等多种类型的第一书记队伍;整合多方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用心、用情、用力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我校2015-2018年派驻资源县车田苗族乡黄宝村任第一书记杨士民:报告会的扶贫故事令人感动、发人深思!虽然已经不在扶贫一线工作,聆听全区先进扶贫同志讲述各自精彩的事迹,帮贫困户修路、帮贫困户建房子、帮贫困户增收致富,回想过往驻村的点点滴滴,那些扶贫的记忆再度嵌进了我心中那起伏的眷念。
我校派驻资源县河口瑶族乡猴背村第一书记钟景清:我与邓荫伟教授素未谋面,却能从画面和他朴实的语言中读懂他的“信仰”,只有深深扎根农村,热爱脚下的土地,方得始终。邓教授的“泥腿子”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使我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尊重自然规律,不急不躁,拉下面子,想对法子,弯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时,要坚持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原则,夯实群众基础,搞好党群关系。
我校派驻资源县车田苗族乡黄宝村第一书记陈欢欣:报告会中上至国家乡村振兴的决心,下至基层干部脱贫攻坚的信心,都是那样的激励人心。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一名战士,我一定要“理思路、解问题、找项目”,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为全村的脱贫致富,为全县的脱贫摘帽,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贡献一名基层党员的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裴思玉:邓荫伟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总是给人一种和蔼亲和的感觉,兢兢业业坚守在教学岗位上,指导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文化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在不断的实验操作中提升自我科研能力。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段春燕:邓老师科研的脚步从未停止,从带领学生往地里跑到发专利、发论文,是学生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他只要认定的就去做、只要是认为对农民有益的就去研究,从未放弃。他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榜样。
我校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凤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国家的重大需求就是青年一代干事创业的舞台。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我们,也即将奔赴一线,为贫困地区的教育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攻坚脱贫的力量,让我们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为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我校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黄晓焕:邓荫伟教授时时刻刻把科学研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时时刻刻把地方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视为生命的全部。一个月后我也即将到西部支教,听了邓荫伟教授的报告,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有多么重要。我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把青春奉献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路上,为祖国和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校组织集中收看报告会
现场师生认真聆听邓荫伟教授作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多种形式组织收看报告会
邓荫伟教授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栽培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