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2017学术年会在桂林顺利开幕。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和我校共同主办,由我校教育学部承办。
本次学术年会以“聚焦质量 走向卓越——新时代教师教育的使命”为主题,汇集了700余位来自全国21个省、53个地市的高校专家学者、教育局和教科所代表。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教师教育的使命”这一主题进行了积极地交流、探讨,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分享了教师教育改革实践中的相关经验与研究成果,必将促进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学术年会受到了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社会学术组织和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嘉宾有教育部原副部长柳斌教授、教师教育分会会长马立教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伟副司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康凯秘书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陈卫副巡视员、北京师范大学陈光巨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斌贤同志、我校校长贺祖斌教授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宋乃庆副会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王克杰副处长、广西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刘冰处长等。开幕式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会长、北京教育学院李方教授主持。
本次学术年会受到了广大媒体和出版单位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桂林电视台等七家媒体参与了本次学术年会宣传报道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开明出版社教育与心理分社、郑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七家出版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
会议开幕式内涵丰富,高屋建瓴。首先,我校校长贺祖斌教授致开幕词。贺校长的致辞主要包含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是介绍了广西师范大学创建历史,以及梁漱溟、陈望道等师大名人和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内涵;第二是广西师范大学自1932年建校以来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后是对此次大会的祝愿,对与会代表的祝福。接下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陈卫副巡视员致辞,他分析了广西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和面临的任务,认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质量,是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引擎;总结了近年来广西政府出台的多个加强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和规划;最后,他强调汇集了研究领域顶级专家和学者的学术大会,定能形成巨大的智库力量,期望各位专家积极地建言献策,为广西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带来更多的启迪。
教育部原副部长柳斌同志“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的讲话发人深省,振奋人心。柳斌同志首先肯定了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十四年来在马立会长带领下所取得的成绩,教师教育分会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事业及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大力呼吁校长、老师、德育工作者们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背景下进一步关注德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加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最后呼吁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可以说,柳斌同志的讲话是对习近平主席教育思想的深刻解读,赢得了与会者经久不息的掌声。
教师教育分会会长马立教授发表讲话。她主要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教师教育分会作为一个群众性的民间学术团体,如何在教师专业发展事业服务中开创新局面、做出新贡献谈了四点看法。第一,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新时代教师教育事业的新使命新任务,牢牢把握研究服务的大方向;第二,继续真抓实干,增强理论创新能力、增强资政服务能力、增强引领改革发展的能力、增强教师教育国际学术对话能力;第三,遵纪守法,规范办会;第四,建议教师工作司牵头组织制定我国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指明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建议研制我国教师专业基本标准和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
开幕式结束后,教育部教师工作副司长黄伟同志作了第一场大会主报告。首先他代表教育部教师教育工作司对大会隆重召开表示祝贺,然后对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所处的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进行了阐述,最后讲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为推动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所提出的十大行动。接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康凯同志作了题为“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二场大会主报告。从学术立会、开展大量服务工作、规范办会这三方面进行对新时代教师教育分会的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当前教师教育领域面临的六大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归因分析。
12月2日下午开始进行了七个分论坛会议。分论坛活动主题多样,形式丰富,名家荟萃。分论坛的主题分别为“聚焦师范教育——教师培养质量的挑战与对策”、“新教师能力提升与实践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创新”、“基于行为改进的教师培训项目绩效评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困境与突破”。七个分论坛的会议主题囊括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教师素养的提升与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等重大课题。分论坛会议的活动形式丰富,既有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报告,也有气氛活跃的学术沙龙,更有答疑解惑式的互动交流。在七个分论坛上,共有39名专家学者作了报告,华东师大范国睿教授、华中师大涂艳国教授、陕西师大龙宝新教授、广西师大王枬教授、华南师大王红教授、北京师大朱志勇和洪秀敏教授、东北师大马云鹏教授、上海师大惠中教授、首都师大王云峰教授、杭州师大徐丽华教授等教师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与大家做了智慧分享。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陈军和副会长顾志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汝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何彪、大连教育学院院长王冬凌、长沙教育学院院长肖万祥、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事业部学前教育分社社长肖冬民、中央电教馆韩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文革、中国教师研修网朱立祥、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张晓明等教师教育改革实践领域的专家与大家作了经验交流。
12月3日上午,首先由上海师大教育学院夏惠贤院长代上海PISA TALIS项目负责人张民选教授做主题为“TALIS与上海教师关键能力提升”的大会第三场主报告,TALIS是关注教师教育的调查工具,社会支持,教师专业准备,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教师理念与实践绩效评价的三个因素,三者共同决定了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TALIS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上海教师职前准备和在职进修的领域的水平都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上海学生使用ICT完成项目作业数值低于国际平均值。因此,上海市教委提出:“十三五”期间,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研修的新要求——提升教师“1+5”关键专业(专项)能力,即育德能力、本体型知识技能、作业命题能力、实验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听完夏院长的报告,与会者对上海PISA TALIS项目团队扎实的研究成果大为称赞,新研究工具的运用开拓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接着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孙杰远教授作了题为“专业为准学养为基 研究为核 内化提升——聚焦于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大会第四场主报告。他表示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必然性、现实性和价值意义。目前,广西师范大学进入试验区,很多教师由于研究能力不足,缺乏驾驭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范式。故而,提升教师自身对课程、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是关键。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具有特殊蕴涵,表征为实践反思、理性认知、系统逻辑等方面。孙教授从课程体系建构、为职前教师提供实践平台、职后教育反哺教师职前教育,形成一体化研究四个维度探讨了教师教育创新模式。随后,各分论坛的代表就2日下午各分论坛的会议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并就相关主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最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李方副会长作大会总结性发言,李方副会长感慨此次年会“有深度、有广度、有精度、有温度、有浓度、有密度”,表明此次会议迈入了新时代、担负了新使命、适应了新形式、开启了新征程。李方副会长还寄语所有与会代表:明确方向、凝聚力量、汇集智慧、分享经验、互学共建、协作创新。此外,李方副会长还感谢广西师范大学的各级领导、各新闻媒体、出版单位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师生为此次会议做出的细致、周到、热情、专业的筹备;感谢学术年会工作的与会单位、集体会员、个人会员以及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参与!感谢教师教育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会理事会十四年来所做出的努力!大会的最后,李方副会长祝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圆满成功,祝愿所有参会代表一路平安、身体健康!
(文:徐乐乐/图:邱国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2017学术年会大会开幕式
教师教育分会马立会长作报告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伟副司长作报告
广西教育厅陈卫副巡视员大会致辞
教育部原副部长柳斌同志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秘书长)致辞
原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教授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康凯秘书长致辞
广西师范大学贺祖斌校长致辞
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副校长作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作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作报告
广西师范大学王枬教授作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作报告
分论坛五会议现场 承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17分论坛四会议现场 承办单位:大连教育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