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光荏苒寒暑易,波澜壮阔大手笔;五年砥砺扎实干,五年奋进谱新篇。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振奋精神、调动师生积极性,凝心聚力促新时期发展,砥砺奋进建高水平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分为学校专项篇和学院巡礼篇。其中,学校专项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和党的建设等部分组成;学院巡礼篇由学院发展综述、学院党委书记谈党建署名文章、知名教授或院友谈学院发展等部分组成。“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力求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广西师范大学这五年来的丰硕成果,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近五年来,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学校的领导下,克服困难,砥砺奋进: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以及重点项目实现重大突破;高级别科研奖励持续斩获;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多个高端平台陆续落户;以立法研究与咨询为中心的社会服务获得高度关注……。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人才是学院发展的根本依托。近年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加大人才引进和能力提升力度,使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发生了较大改变。目前,在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2%,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为65%。自2013年以来,担任国家级、省级各种学术团体理事以上学术职务20多人。拥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广西高校跨世纪人才、广西第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广西杰出法学家、广西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等人才称号多名,初步形成了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联合攻关能力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学院工作中心,在全面落实《广西师范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基础上,学院实施青年教师课堂成长计划,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狠抓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有关措施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
本科使人才培养进步明显:一是考研率稳步上升,2016年已达40%。二是越来越多的推免生获得到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985高校,以及西南政法大学等著名行业重点院校深造的机会;三是司法考试通过率和社工师资格考试率基本保持广西前列;四是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较大提升;五是积极探讨大众化高等教育环境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在全校率先举办非师范专业“独秀班”。近年来,我院本科毕业论文被抽外审结果良好,外评分数普遍比学院评分高。2016届本科毕业生论文外评等级全部升级,且全部获得良好等级以上,33.3%获得优秀等级。2015年在广西首届法学专业辩论赛中,我院学生表现出色,普遍受到好评,并获得决赛总分最高分的成绩。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院本科生培养质量在不断地提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近年来,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成功申报了多个自治区级教改项目。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效显著。我院是广西相同学科中研究生招生规模最大的单位,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稳定提升。2014年,我院获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与桂林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共建法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示范点, 2016年,该示范建设项目在接受自治区学位委员会组织的验收中,得到专家的一致高度评价。同年,我院与桂林市社会救助站联合共建的社会工作硕士联合培养基地获得了自治区联合培养基地示范建设项目。
三、科学研究成果显著
2013年以来,学院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0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国家级项目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这在广西同行单位中是绝无仅有的;省部级项目21项。科研经费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近五年获得各类科研经费共计500多万元(不包括学科平台建设经费)。
科研成果质量显著提高。2013年以来,获得省部级成果奖21项,其中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法学学科连续成功冲击高级别奖项一等奖,至今在广西其他同类院系中是没有的。
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依托地方法治殖民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每年安排30万元科研专项经费,20万元出版专项经费,吸收国内外科研人员深入开展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
四、学科建设坚定不移
学院把博士点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工程。2013年,制定了人才引进、出版、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培育计划,并逐项稳步推进。同年,法学理论获得广西高校重点学科。这一突破,实现了我院多年来学科建设的愿望。法学理论获得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将进一步推动我校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研究、民族民间法研究、区域经济法制理论研究和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理论研究的发展,为把法学理论学科打造为广西优势重点学科,稳定法学理论学科在广西的优势地位,提升其在全国的影响力,带动其他学科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如2013年自主设置了知识产权法硕士学科点,填补了知识产权法研究生教育层次在广西的空白,契合了国家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要。2017年动态调整社会学学科点,申请自主设置公共管理一级硕士学科点。这些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学科结构。
五、平台建设实现重要突破
成功冲击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7月,我院“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获批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我校在法学学科平台建设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为我校建设成为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基础。
广西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落户。2015年1月我院成为首批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合作建设的立法研究基地单位。此后,柳州市、桂林市也先后在我校设立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这些平台的获得,不仅标志着我院法学学科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得到了地方国家机关的认可,也为我院法学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更宽阔的平台。
广西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被确立。2014年6月我院成为广西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建设单位。2016年6月,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教育厅组织专家检查验收、考核答辩,广西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正式落户我校。广西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是经广西知识产权局和教育厅批准设立,承担知识产权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机构。
上述三个基地的确立,极大改善了我院科研条件,目前已经成为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问题的重要舞台,聚集和培养人才的高地。此外,学院与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共建的广西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成立广西首家律师学院。2013年10月,学校成立了律师学院。律师学院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完成了中华全国律协、广西律协多次业务培训工作、举办了律师论坛,并与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加入了中国律师联盟,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律师学院为加强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的紧密结合,探索广西律师人才培养新理念和新模式以及广西律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在律师教育与培训、法学教育模式创新与改革、司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搭建了平台。
成立中国—东盟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研究院。2016年,由共青团广西区委和我校依托我院联合共建中国—东盟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研究院。研究院将整合多方力量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培养人才、推动协同治理等多方面帮扶。通过发挥研究院和培训中心的枢纽作用,搭建一个对接社会、学校、志愿者的互联互通、共赢发展的平台。
六、服务社会经济能力较大提升
三年来,依托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广西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广西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等咨询服务平台,学院承担了社会委托的相关的横向课题12项,完成咨询服务8项,主持和安排专家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等国家或地方42个立法项目的相关工作,参与论证司法实践研究项目10余项,完成调研报告5个。这些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特别是以立法服务为中心的地方法治研究和服务工作,得到了中国法学会领导、中央立法研究机关领导、自治区人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迈出新步伐
近五年来,学院共计有10多名教师外出交流学习,近5%的学生通过夏令营等形式参加长期或短期的交流、访学或留学。接收外国留学生56名,目前在校留学生近27名。学院还邀请多名国际知名学者前来交流和讲学。
八、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绩喜人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教工党支部获评为2016年度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荣获2017年校理论学习示范建设单位,原法学院党委、政行学院党委均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2016年度先进集体、201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喜迎党代会•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
http://news.gxnu.edu.cn/detail/bef2137b21e24ba7a8ff4739525fe49a
周世中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举行学术研讨会
金剑之光暨风采政管文化节之模拟法庭大赛
与南宁市中级法院合作签订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法学独秀班开班典礼合影
MPA开学典礼
自治区主席陈武为陈宗波教授颁发法律顾问聘书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