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光荏苒寒暑易,波澜壮阔大手笔;五年砥砺扎实干,五年奋进谱新篇。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振奋精神、调动师生积极性,凝心聚力促新时期发展,砥砺奋进建高水平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分为学校专项篇和学院巡礼篇。其中,学校专项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和党的建设等部分组成;学院巡礼篇由学院发展综述、学院党委书记谈党建署名文章、知名教授或院友谈学院发展等部分组成。“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力求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广西师范大学这五年来的丰硕成果,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不忘初心永向前 砥砺奋进书华章
——教师教育学院五年发展综述
五年来,教师教育学院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各学院的通力支持合作下,锐意改革,致力创新,充分调动学校相关人员、特别是教师教育项目承办部门领导、专家的智慧和力量,整合优化一切可利用资源,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2015年底,学校实施改革成立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在学部大框架下,因资源整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履行原有职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与社会效益。
一、拓展教师培训领域,体现教师教育领头羊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高质量完成“国培计划”、“区培计划”项目工作
在“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培训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学院在学校的领导下,成立培训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多次召开“国培计划”、“区培计划”推进工作布置会和研讨会,从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培训资源的整合、培训工作的评估监控及后勤服务保障的落实等进行精心组织和统筹规划,为项目的顺利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训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资深的专家团队、精致的课程体系、生动的培训方式、温情的服务管理方式,精心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们提供学习和服务,确保各项培训的顺利进行。
在教师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立足发展、聚焦课堂、注重实效、创新模式”为基本导向,优化整合所有可利用的国内外各类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学校各培训单位、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各项目培训成果显著,特色鲜明,亮点叠出,获得学员的普遍好评。学校承担的国家级高端培训项目逐年递增,充分体现了我校作为广西教师教育领头羊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年来,由教师教育学院组织申报、统筹管理的“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共培训人数约14851人,共获经费约50720778万元。具体每年培训情况如下:
2012年,承担“国培计划”“区培计划”3个层次,共16个子项目,共有1020人,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国培示范性项目有了新突破,项目类别及培训人数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示范性项目由2011年的2个项目100人,增加到5个项目600人。获经费约551.6万元。
2013年,承担“国培计划”“区培计划”4个层次,37个子项目,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276人教师培训任务。下拨经费约989.3万元。
2014年,承担“国培计划”“区培计划”4个层次,59个项目,培训总人数为4478人。“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有了新的突破,新增了初中语文学科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学前教育学科示范性综合改革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项目及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研修项目;幼儿园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以上项目总经费为1484.2万元。
2015年,承担“国培计划”“区培计划”5个层次,44个子项目,共计2697人的培训任务。今年高端项目新增了“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法制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以上项目总经费约为1111万元。
2016年起广西的“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项目开始采用招投标形式进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是一项新工作,需要学习有关项目招投标的一些列法律法规知识和整套的业务知识。教师教育学院组织招投标团队,吸收外单位有招投标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认真学习新知,研究各类相关文件,参与广西区统筹项目和各地市统筹的培训项目。2016年,共获批“国培计划”“区培计划”3个层次,13个子项目,共计1380人的培训任务,项目总经费达610.178万元。
2017年上半年共获批国培示范性项目6项,培训人数550人,获培训经费190万元;申报2017年“国培计划”自治区统筹项目14项,获批项目7项,培训人数450人,培训金额136.5万元。
(二)继续稳步推进地方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根据各地教师培训需求,学院主动出击,积极开拓教师培训领域,设计开发各类各层次教师培训项目,发挥好辐射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作用。五年来,学院承担各类横向培训项目,共培训约2000余人,共获经费约700万元。
2013年开始,逐步拓展横向项目。包括贵州省玉屏县教育局中小学教师学科指导团队培训项目;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名师异地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南宁“666”工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培训项目;百色中学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柳城县初中名师工程培训项目;2014、2015年梧州市、钦州市教育科研骨干培训项目;宜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桂林市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青岛市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北京市顺义区中学骨干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研修项目等。以上各类项目培训人次千余人。各类项目培训效果得到了送培单位及学员的肯定和好评,提高了我校教师培训的影响力和实力。
二、扎实推进教师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校以广西高校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计划为契机,建立广西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加快师范生实践平台建设,并利用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实现远程教育见习与异地同课异构,完善“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教育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年的专业学习中,为师范生的教师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已建实验实训室共有81个,其中在线互动录播教室群和学科课程资源录制室群19个,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实验室群42个,教学探究训练室群10个,教师教育心理技能训练群6个,学科专家工作室1个,教师语言训练室群3个。
目前共建设有2类教师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及教师教育资源:清华在线”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主要满足校内各学科教育教学,收集发布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校级、区级及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等。云录播教学平台,收录了675部涵盖了所有学段教师教育优质课例视频,主要面向我校广大师范专业学生及我校教师教育基地学校,实现基地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推动广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2年,广西启动高中新课改,受自治区教育厅委托,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组工作管理办公室(简称“学科管理办”)设立在我校。学科管理办在自治区高中课改办的指导下,协助开展全区各项课改活动的相关工作,负责各学科教学指导组日常工作协调、服务、经费管理及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网站建设等相关工作,为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助力献智。
为进一步巩固积极探索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成果,推广典型,促进高中课程教学质量,自2013年起,学科办在教育厅的领导和自治区高中课改办的指导下,组织各学科每年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暨成果展示活动,并进行成果物化。
为全面了解广西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实施现状,增强学科课程专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科专家对新课改的咨询、决策作用,学科办每年组织15个学科组专家到14个地市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以供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参考。
学科办五年来共组织召开学科组长会,学科交流研讨会,学科专家能力提升培训会等将近30次,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指导组专家专业化水平和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工作能力,不断理清工作开展的思路,建立健全了各学科指导组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工作模式,为将来引领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015年,自治区教育厅启动了全区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并公布首批18个学科基地单位,囊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生物九个学科,各学科基地在启动会后按照九大任务陆续开展了各项工作。2016年,学科办召开了“广西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建设启动会议”。启动会举办系列讲座与研讨会,制定了基地管理办法、基地建设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了学科基地管理办公室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工作模式,为做好第二批基地的申报、遴选和实施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学科办还负责广西高中课改网的管理,建设广西高中课改学科教学资源平台。目前,已建成的学科课程资源包括高一至高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及生物等9个学科,课程资源涵盖不同版本的所有章节,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类型提供了教案、学案、教学课件(PPT)、典型试题、高考复习、素材资源等5626G,1537028个课件,既可供我区相关教师及我校师范生直接使用,也可以供我区相关教师及我校师范生借鉴和二次开发利用。丰富了高中课改网的教学资源,开通了高中课改视频讲座(会议)系统,完善了高中课改各学科资源库,有力推进广西高中课改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开展广西考试数据分析及评价研究,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助力献智
广西教育考试数据分析及评价研究中心是广西招生考试院与我校合作建立的研究机构,主要工作是开展各类教育考试数据分析和考试政策、考试命题、质量分析的研究及研究结果的应用。学院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考试数据资源,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以考促学促教,服务考试招生制度建设,为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作出新贡献。
自2014年成立以来,广西教育考试数据分析及评价研究中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于每年召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培训会及学科分析报告编撰会。中心自成立以来共获得800万元的经费支持。在自治区考试院领导的指导下,经过中心各学科专家的努力,2015年和2016年的分析报告顺利完成。本报告材料共分命题评价版、教育科研版、教师教学版三个版本。报告网络版目前公布在广西普通高中课改网及自治区考试院网站,供广大教师参考使用;纸质版已装订成册送交自治区考试院,同时寄送各市教育局、教科所、考试等相关单位,为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2017年上半年,中心组织学考分析专家对我区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指标和模板进行了编制,为2017年学考质量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对外交流,整合教师教育优势资源
学院积极开展区域间的教师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同行建立起经常性的、扎实的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加强与同行在教育领域的沟通与交流,与教育发展先进地区进行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活动,提升学校教师教育品质及参与高水平教师教育合作的能力。
从2015年起,学校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师研修网等合作,发挥双方优势,建立长期、深入、全方位的培训合作,共建现代教师培训新体系;整合各级政府及社会教育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开发新机制,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利用双方有利条件,共同创建教师现代培训的先进管理模式;提供符合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与广西本土实际的各类优质教师培训。
【喜迎党代会•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
http://news.gxnu.edu.cn/detail/bef2137b21e24ba7a8ff4739525fe49a
2017年教师培训工作研讨会
高中课改学科组长工作会
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评估会
数据分析揭牌
学科基地建设中期推进会现场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