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光荏苒寒暑易,波澜壮阔大手笔;五年砥砺扎实干,五年奋进谱新篇。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振奋精神、调动师生积极性,凝心聚力促新时期发展,砥砺奋进建高水平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分为学校专项篇和学院巡礼篇。其中,学校专项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和党的建设等部分组成;学院巡礼篇由学院发展综述、学院党委书记谈党建署名文章、知名教授或院友谈学院发展等部分组成。“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力求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广西师范大学这五年来的丰硕成果,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年来,电子工程学院在学院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秉持“以人为本,质量为上,服务社会,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国和全区高校思政工作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事业发展均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人才培养方面
近五年来电子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文理基础学科强的优势,形成了富有师范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展开,有效地提高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的成果。我院学生获得竞赛奖项200余项,各级各类大赛全国一等奖8项,全国二等奖24项,全国三等奖10项,全国优胜奖2项,广西一等奖20项,广西二等奖55项;获得了第2届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示会创新成果奖1项,全国“挑战杯”广西铜奖2项。我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的创新创业项目8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项目20项,获区级项目60项。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十三 、五”开局之年及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奋发图强,为建设和谐学院做出更大贡献。
二、科学研究方面
电子工程学院注重原始创新和科学研究,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也取得显著成绩。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国家科技部项目2项、自治区级科学基金21项、厅级科研项目30项、自治区教改项目项,合作开发项目1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合作)一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2项,三等奖各1项、省级青年科技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多次成功地举办了大型国际、国家级学术会议。
本学科教师积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以我区创新发展“九张名片”之一的“新一代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服务广西本地企业,完成了“竹片智能检测系统”、“手机银行贴膜盾安全产品”、“竹片缺陷检测和色差分选自动化系统”、“三轴手持手机云台”、“太阳能发电系统”等近二十项产品,获得了20 项发明专利和4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成功完成了“高精度磨线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电脑自动扭线剥线机控制系统设计、光纤器件同心度自动化检测仪和太阳能发电转换控制技术、等20余项产、学、研项目,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
三、党的建设方面
五年来电子工程学院党委紧跟形势,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围绕解放思想、创先争优、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等理论学习专题,采取个人学习、集中学习的形式,分阶段,有步骤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12年以来,每学期组织两次集中学习,认真学习资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在院内和各教研室开展了“学术无界限,课堂有纪律”的讲座,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共上党课30次。
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不断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和优秀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是我们党树立典型的好做法;学院党委充分挖掘典型的力量,在学生党员中开展院级优秀学生党员的评选。五年来,电子工程学院党委秉持学院“以人为本,质量为上,服务社会,立德树人”发展理念,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师生党员在各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韦永志、万理、牟向伟、廖志贤、唐晓虎、宋树祥、李廷会等教工党员先后被评为区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以及区扶贫科技特派员等称号;学院党委被评为2012—2014年度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第一支部获评校级“优秀基层党组织”;3个学生支部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党支部”,24名学生党员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这些集体和个人,在学院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社会服务方面
以青年志愿者行动为带动,倡导学生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以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精神为灵魂,广泛开展 “长善教育”,即教育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促进学生“善于修德、善于求知、善于健体、善于合作、善于实践”。通过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投身基层,奉献社会。我院的“小小螺丝钉”公益志愿服务团队曾获全国“黑苹果公益扶持项目”,连续多年获校团委重点公益团队扶持,进社区、乡村维修上百场次,得到了桂林电视台,桂林电视报等新闻媒体的多次宣传,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为学校树立的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年来,通过灵活多样的公益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服务社会的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回馈社会,团队合作的意识。
五、国际交流方面
五年来,学院与多所国外著名大学、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经常邀请海外留学著名专家学者来做学术报告,让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曾先后邀请了美国工程院院士胡正明教授、武汉大学的孙洪教授、南威尔士大学Nigel Copner教授、美国Tuskegee大学的江俐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文旭教授、邬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王燕舞教授、湖南大学的王春华教授、广州必视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谈玺、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信息应用开发部主任张涛等来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不仅活跃了我院的学术氛围,而且开拓了全院师生的国际前沿科技学术视野。同时通过利用桂林独特的地域优势,积极组织国内学术会议,扩大我院的影响。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主持和组织召开了两届“桂林电子信息与通信博士论坛”,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海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有力促进了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学术交流。学院也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和地区性的学术会议、学术交流,五年来,我院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学术合作90多人次,有力的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此外,每年会选派精英学子出国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科研合作研究,并建立了海外留学交流体系,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的人数逐年增加,我院众多毕业生参加知名大学交换生项目及优秀学生研修项目,赴海外读研究生,继续深造,拓宽毕业生国际视野。
六、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
根据“以学生德育为龙头,以创新基地集体建设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培养既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团队精神,又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工作思路。五年来,电子工程学院通过创办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探索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实践和创新能力培训体系,在地方高师院校的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按照学校关于各学院“一院一节一特色”的总体要求,五年来,我们连续举办了丰富多彩、生动活勃的“魅力电子节”,直接参与的学生达1200余人。主要内容有:课件制作比赛、现场电子制作大赛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抢答赛及颁奖晚会。通过DIY软、硬件电子设计大赛、三维建模大赛、太阳能小车大赛、UI设计大赛等软、硬件内容相结合的系列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学院学生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创新视野拓展、创新思路开阔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时也为学生学术交流、科研展示搭建了有效平台,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技术团队,在丰富了学生科研活动内容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创新创业的整体氛围,为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机器人设计大赛、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喜迎党代会•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
http://news.gxnu.edu.cn/detail/bef2137b21e24ba7a8ff4739525fe49a
学院品牌第二课堂活动“魅力电子节”学生作品展
校领导实地考察电子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双创)基地
宋树祥教授作为自治区科技扶贫特派员进行竹制品加工器械研发
校企合作共发展
“小小螺丝钉”义务维修活动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