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光荏苒寒暑易,波澜壮阔大手笔;五年砥砺扎实干,五年奋进谱新篇。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振奋精神、调动师生积极性,凝心聚力促新时期发展,砥砺奋进建高水平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分为学校专项篇和学院巡礼篇。其中,学校专项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和党的建设等部分组成;学院巡礼篇由学院发展综述、学院党委书记谈党建署名文章、知名教授或院友谈学院发展等部分组成。“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力求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广西师范大学这五年来的丰硕成果,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各项事业发展中厚积薄发,不断发展的五年,也是广大经管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管理学院在发展中创新,谱写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自2012年底党委换届以来,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奋发向上,传承创新;师生上下齐心聚力,治党管党正本清源,切实保证学院党建工作稳步推进,促进学院党建态势良好发展,从而充分展现我院党委良好风貌,体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1、强化思想建设,努力营造党建氛围
学院党委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广西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并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号召全体老师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学院连续荣获2014年、2016年广西师大宣传思想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同时,学院党委紧跟形势,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师生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积极号召督促我院党员师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宣传思想文化、政治理论、素质教育、纪检监察、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学习,从而为更好迎接党的十九大营造喜庆热烈、团结奋进的良好思想舆论导向和教育文化氛围。
2、加强组织建设,切实提升党建水平
学院党委重视党支部建设,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架构设置合理,支部换届及时有效,支部委员配套齐全。目前,我院党委下辖党支部共7个,教工党员共41名,学生党员共215名。同时,学院党委重视支部队伍的建设,注重在教职工和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但在组织发展培养原则上,我院党委始终坚持申请一个,联系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始终做到慎重发展。2013-2016年共有668名同学和一位教职工参加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党员425名。在发展和考查党员时,把学生的政治素养、学习科研水平和群众基础摆在重要的位置。杜绝发展"领导制定"或"人情关系"的党员。作为支部书记,务必要做到德才兼备,作为支部成员,务必要做到模范带头。精简务实的组织队伍,开拓求真的工作方法,带来的是满载的成果。2011级本科党支部和2012级研究生党支部荣获2013年度优秀党支部称号;2013级研究生党支部荣获2014年优秀党支部称号;2013级本科学生党支部荣获2015年度优秀党支部称号。
今年,按照上级党委布署,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工作,厘清人头,关系落地。工作任务重,完成质量高,实属不容易。短时间内按上级党组织要求,完成党费补缴工作,数目清晰,上缴及时。
党费工作的教育功能和政治功能在我院得到体现。每年党统工作,党员档案的整理互查,材料完备,手续齐全,完成质量好,得到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充分肯定,并在全校作为榜样,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3、狠抓作风建设,大力夯实党建基础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学院党委坚持整风肃纪,立德树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践行“一岗双责”,认真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我院党建工作之中,持续绷紧作风之弦,高标准完成查找廉政风险阶段的任务,从细处着力、从深处入手,对于人、财、物、招生工作等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做到严肃督查,将作风建设推向深化。
学院党委顺应时势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准则》、《条例》,提升作风水平。学院党委厉行节约,正向引导学生从简从俭,经费开支以必须必要为准则。学院院务公开透明,自觉维护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学院党委能够认真有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时常深入教学一线,参与教研活动,倾听师生教学意见和思想状态,密切与学院师生的联系,从学院实际出发,切实适时解决师生员工反映的问题。
二、教育为本,人才兴院
创新驱动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十八大以来,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践行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精品特色活动为载体的工作思路,发扬“经管精英、敢闯敢拼”的精神,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斐然的成绩。
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学生教育培养体系
学院营造浓郁学风,培育经管精英,树立标杆榜样。学院秉持从严管理,提升服务,接轨社会,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路,以学生工作为龙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浓郁学风浇灌经管之花,实现育人目标。学院分团委连续四年荣获校“五四红旗分团委”称号,其中2016年更是荣获“五四红旗分团委一等奖”。
学院重视本科教育,优化教育主题,强化教学质量。学院修订并贯彻落实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相结合,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学院科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凸显科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我院MBA学子也多次荣获国家级荣誉,2013年,宋海龙同学荣膺2013年度全国MBA十大精英人物奖,罗锦文同学和张贤同学入选2013中国MBA毕业生成就奖;2014年,宋海龙同学荣登“2014全国MBA杰出人物”榜;沈海涛同学和季竹玲同学获评“华南联盟2014年度新秀奖”;2016年,毕业生强益铭同学高票荣膺2016年中国MBA“新秀100”奖,王启华同学获评2016中国“MBA新锐100奖”;李剑平、季竹玲、肖栋、沈海涛等荣获“第11届MBA成就奖”。
2、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准
学院围绕特色专业,做好顶层设计,注重人才引进、培养、留住等工作。五年间,学院共引进专任教师14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博士学历8名;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为本院教师提供平台,五年间,我院有12名教师在职称上取得晋升,10名教师在学历上获得提升,攻读了博士学位。学院做好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开放式办学等领域的配套改革,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凝练专业特色,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
三、追求卓越,科研兴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创新,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学院始终把科研工作作为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科研和学术方面取得了优良成果。
1、学科建设稳扎稳打,夯实科研学术基础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大力改善科研条件,形成基固根深,层次较高的学科建设水准和科研水平。学院2012年至今共获得国家级项目17项。2012-2016年纵向项目经费523.9万元、横向项目经费545.044万元,共计1038.944万元;出版专著29册,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11次;共发表论文327篇,其中核心期刊155篇,论文发表也从一般的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发展到了国内外权威期刊(《管理世界》、《新华文摘》、SCI等),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飞跃。为了鼓励取得更多更大成果,2016年学院又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出台了《经济管理学院科研管理实施办法》。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团队培养为抓手,引才送培相结合,形成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经过几年的打造,目前已经形成了广西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桂台经济合作研究、泛北部湾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新桂商研究、广西文化软实力研究、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珠江-西江智慧经济带建设研究、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合作研究、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研究等研究团队。我院MBA更是连年斩获优异成绩,2014年,获评中国MBA华南联盟年度新锐组织奖;2016年,获评2016“中国最具价值50MBA”机构单项奖;2017年,我院MBA项目入选《2017中国最具价值50MBA》榜单。
2、学术交流融合共享,增强学院学术影响
学院注重学术交流,“请进来,走出去”,活跃学术氛围,促进了学院科研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学院对外影响力。据不完成统计,2012-2016年,学院共邀请60余人次国内外著名学者来院讲学指导。学院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近百人次。学院承办了“第六届中国经济理论与管理前沿论坛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泛北部湾合作与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学术研讨会,“新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从泛北部湾到欧洲”国际研讨会,“一带一路与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等。通过办会彰显了学院科研实力,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了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社会科学报》、台海网等两岸二十余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四、服务社会,桑梓情深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为桂林,为广西乃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研服务和智力支撑。五年来,学院先后与大埠乡政府、桂林银行、资源县、恭城县等政府和单位进行合作,以科研团队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学院于2016年成立桂林市资源县农村电商扶贫项目,2017年启动科研团队公益服务桂北瑶乡产业精准扶贫实践系列活动。拟对广西桂北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发展机制、推广模式、经验启示、效益评价等系列问题进行调研;研究成果以期为广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学院结合广西区位优势,大力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2015年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在此背景下,我院充分响应国家战略号召、立足专业方向、整合资源、发挥西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优势,组建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2015年7月,我院组成涵盖各专业优秀学生的“民心相通:城镇化进程与民生改善”实践团队,分成7个小组赴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河池、防城港、贺州、梧州、钦州、百色、玉林11市,和云南曲靖、昆明、大理3市,以及贵州贵阳市等地,展开实地调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也收到了团中央的嘉奖。其中,一带一路建设下西南地区城镇化进程与民生改善课题”获国家级优秀调研成果奖、蒋团标老师获首席指导专家称号;“一带一路暑期实践团队”获社会实践调研类一等奖。
2017年6月,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协同发展行动中心联合主办的“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联合成立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现状调查”实践团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调查”实践团,分别获批成为该专项行动招募团队。实践团队共设11个调研小组分赴广西柳州市、来宾市、梧州市、贵港市、南宁市、百色市、崇左市7市,以及广东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云浮市4市,围绕政府、企业、产学研合作等层面,深入城市、乡村展开为期30天的系统调研,探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调研团队及时进行调研进程动态更新,其相关报道先后在广西高校思政教育在线首页、共青团广西区委、网上共青团·青年之声广西师范大学网站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团委网站等媒体发表新闻37篇,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成绩已成为历史,让我们展望未来!今后的五年,我们更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打造有特色、高水平、有品格的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学生所获荣誉
我校MBA项目获评201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50MBA奖
经采飞扬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