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光荏苒寒暑易,波澜壮阔大手笔;五年砥砺扎实干,五年奋进谱新篇。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振奋精神、调动师生积极性,凝心聚力促新时期发展,砥砺奋进建高水平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分为学校专项篇和学院巡礼篇。其中,学校专项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和党的建设等部分组成;学院巡礼篇由学院发展综述、学院党委书记谈党建署名文章、知名教授或院友谈学院发展等部分组成。“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力求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广西师范大学这五年来的丰硕成果,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设计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艺术教育系,后来的美术学院。2010年,学校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筹备设计学院,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2011年4月29日,设计学院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学科多样性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作为我校最年轻的学院之一,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55人,拥有学术学位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授权资格,开设有全日制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含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产品设计、公共艺术、动画、工业设计等7个本科专业。
设计学院的进步和发展凝聚着每一位教职员工辛勤的汗水,饱含着一代又一代设计学子的不懈努力。在过往六年中,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手握得更紧,心靠得更近,情聚得更浓。回首过去六年,我们共同分享光荣与梦想。
建设多样学科实践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构建创新教学体系理念的推动下,学院着力打造完成的高水平学科研究平台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治区级设计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等15个高水平教学平台。建立起区内领先并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学体系,设计学科发展及人才培育取得丰硕的成果。六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AMA亚洲国际超级模特大赛、中国-东盟礼仪形象大赛等国内外大赛中累计共获国家级奖项 60余人次,自治区级奖项720余人次。
规范科研管理,取得科技创新新突破。六年来,我院科研管理工作规范,鼓励和支持师生申报各级各类项目,优化过程管理,效果明显。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部级项目3项、区级项目3项、地厅级项目44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经费达220余万元,在各类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论著29余部;荣获广西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得19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80个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为学生营造了多元化实践环境。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服务经济社会。以广西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建设为龙头,以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广西优势特色专业为平台,推进广西设计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深入开展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讨与实践。获得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1个、B类2个,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1个、B类1个;荣获学校第五届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六届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荣获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校第八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荣获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坚持走“产学研”特色发展之路,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断开拓新的实践平台,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与相关行业、企业签订了33项合作协议,建立教育科研实习基地。
秉承文化传承理念,促进学科特色发展。设计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了设计学、美术学、管理学、工学、文艺学等学科,突显区域民族艺术设计研究理念,人文色彩浓郁。在设计学理论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环境空间设计研究、设计应用研究、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对广西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设计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有重要引导作用。学院认真解读地域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研究。成果通过每年的基础创新学科课程作品展览、毕业设计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动态展、教学成果展、师生优秀作品联展等形式进行交流,获得社会一致好评,并受到新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深入学术交流合作,推进多元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约50人到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靳埭强、柳冠中、何人可、何晓佑、林家阳、王雪青、李超德、汤重熹、肖勇、高峻和克劳斯•海瑟等一大批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等知名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受聘为我院客座教授并相继到我院开展学术讲座、现场指导,进一步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杭州“市长杯”创意中国工业设计大赛组委会专家等国内外高校、竞赛单位探讨深入合作机制,有力推动我院师生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发展共赢。已分别与印度尼西亚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日本崇城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经济与管理大学、圣比堡国立师范大学、韩国韩瑞大学等学校签署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实现了国际联合办学的新突破。
创新工作方式,党的建设成果丰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制订和实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院领导和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等,在党员师生中开展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成绩突出。学院连续两次获得学校2012-2014年度和2014-2016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人被评为广西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学院被评为学校第一批文明单位,三次获校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两次获校级安全稳定先进单位;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五四红旗分团委”。
在未来发展中,学院将在“大设计”学科概念上,树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设计教学和研究格局,“交叉、融合、创新”跨学科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国际化、开放式、地域性”的特色办学理念,致力培养更多具有开拓、实践精神的创造性设计人才,不负教育的重托,不辱服务地方的使命,不愧艺术教育的美誉!
服装与服饰设计特色专业
国际大师工作坊
特色研究团队
虚拟实验室
学生活动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