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喜迎党代会•砥砺奋进的五年】科学研究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石琳 日期:2017-10-10 点击:2521

【编者按】时光荏苒寒暑易,波澜壮阔大手笔;五年砥砺扎实干,五年奋进谱新篇。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振奋精神、调动师生积极性,凝心聚力促新时期发展,砥砺奋进建高水平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分为学校专项篇和学院巡礼篇。其中,学校专项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和党的建设等部分组成;学院巡礼篇由学院发展综述、学院党委书记谈党建署名文章、知名教授或院友谈学院发展等部分组成。“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力求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广西师范大学这五年来的丰硕成果,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科研助力内涵提升




创新发展,科技先行。


回眸过去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始终秉承着人文强桂、科技兴桂这一理念,持之以恒追求卓越,重视科研潜心学术,在科学研究的舞台上大展风采,不断涌现出令人瞩目的新突破、新成绩,以高质量科研为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项目新突破


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广西师范大学面向科学发展前沿,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相结合,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立足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五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共承担自然科学类各级各类项目 1043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6项,共获科研经费3.19亿元,获广西科学技术奖励20项,各类项目数和经费总量均比前一个五年总量有大幅度提高。自然科学类国家级项目连续实现多个重大突破:


——2013年,化学与药学学院赵书林教授的项目“一种多检测模式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析仪的研制”获得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资助,研究经费300万元。该项目是学校乃至广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上零的突破。


——2014年,化学与药学学院梁宏教授课题组申报的项目“基于中药活性成分金属抗肿瘤配合物研究”获得重点项目资助,研究经费360万元。该项目是学校高级别科研项目的重大突破。


——2014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宁教授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是学校乃至广西在此类高水平人才项目上零的突破。


——2015年,化学与药学学院曾明华教授在溶液配位化学及功能配位化学研究领域获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400万元,实现了学校在此类项目上零的突破。


五年来,学校共获得10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遥居广西高校之首,连续5年均跻身全国百强。各级各类项目课题立项经费大幅度增长,5年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077项,科研经费共计11221.155万元。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2012年,文学院胡大雷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桂学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是广西第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类的国家重大招标项目。


——2012年,经济管理学院周劲波教授主持的项目“中小企业动态国际创业模式绩效机制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实现了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


这些零的突破,对于加强学校教学科研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平台建设新进展


五年来,学校高端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6年3月,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这是广西首个独立建设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10月,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方面,获批桂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2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地方法制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泛北部湾区域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时间研究中心等5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还实施优势学科培育计划,学科建设取得新成绩。五年来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新增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7个,总数相比2012年翻两番,占广西(高校)新增重点学科总数的65.7%。化学学科深度进入国际ESI排名前1%。为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搭建了新的平台。


科研成果新成绩


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要做出一流的贡献。学校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成绩,成果数量和层次显著提高,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和赞许。


自然科学研究方面,梁宏教授、杨峰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药学期刊《Molecular Pharmaceutics》(《分子药剂学》)发表学术论文,这是广西第一项生物载药体系的标志性成果;曾明华教授在国际顶尖化学期刊《J. Am. Chem. Soc.》(《美国化学会志》)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2篇入选2005-2015年ESI高引频论文,在国际顶尖化学期刊《Angew. Chem., Int. Ed. 》(《德国应用化学》)发表学术论文1篇,并被推荐为封面论文;欧立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世界物理学顶尖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发表学术论文1篇,实现学校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单位在该期刊发表论文的突破。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2014年、2015年,谭培文教授撰写的《社会主义自由的张力与限制》、徐毅博士撰写的《中国历史时期经济总量估值研究——以GDP的测算为中心》学术论文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实现学校在此高端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新突破。五年间,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高端学术文摘转载的学术论文数量比前5年增长了近1倍。5年间,获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奖1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共计163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101项,一等奖获奖数居全区首位;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项。


一项项科学研究的成果,无不是师大人焚膏继晷、呕心沥血的结晶。这些科学研究成果,标志着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学校的科学研究已经融入到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价值得到了彰显。


团队建设新成效


科研水平是高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分不开的。


五年来,学校科研领军人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梁宏教授入选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人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孙杰远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明华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陈振锋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李先贤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宁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2013年,陈振锋教授、梁宏教授带领的“天然活性物质的发现、结构改造与功能”研究团队成功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在人才团队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2016年,该团队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并获得滚动支持,标志着学校科研团队建设工作及科研水平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对于进一步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学科内涵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学校稳步推进“人文强桂”深化工程。高端新型智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被评为首批“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重点智库”,广西师范大学成为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理事单位之一。一批智库成果被文化部、国土资源部、国台办、国家海洋局等部委办采纳,同时涌现了一批在各级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产生具有鲜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咨询报告和发展规划。


回顾科技工作这五年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这与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基础研究、拓展学科范围、推进协同创新等分不开,更与全校科技工作者崇尚学术、追求一流的努力分不开,是这支敢打硬仗的一流队伍,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原始创新能力,使学校的科学研究迈上了新台阶。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广西师范大学将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创新驱动,坚定不移走以提高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奋力开创科技工作科学发展新局面,进一步凸显人文强桂的台柱作用和科技兴桂的生力军作用,为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喜迎党代会·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专题  http://www.gxnu.edu.cn/detail/b82cdf2ace304410825a26daa48a7a04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