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商事仲裁理论与实务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发挥仲裁法律服务功能,助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9月21日, 第五届中国仲裁周桂林分会场研讨会在我校育才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这是中国仲裁周首次进入广西。我校副校长李家永,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秘书长黎晓光,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负责人出席了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桂林市法制办、桂林仲裁委、桂林市律师协会,以及区内法律界和法学界人士1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李家永副校长代表学校对中国仲裁周“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嘉宾和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各位长期以来对我校及法学学科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建校85年以来学校各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及法学学科25年来取得的重要发展。他说,我校法学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放眼东盟,坚守为民族、边疆地区培养人才,贡献智力的责任和情怀,艰苦创业,在社会形成了良好声誉和较大影响,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法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本次研讨会将有利于推动我校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提升我校法律人才培养的实战化、国际化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秘书长黎晓光在讲话中对广西师范大学大力支持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宣传周表示衷心感谢;对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宣传周首次进入广西的第一站就在广西师范大学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对广西师范大学在会议筹备和举办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表示由衷钦佩。她说,作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地方高校,广西师范大学在人才和学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希望双方在落实国家“依法治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合作,共创佳绩。
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负责人在致辞中说,我校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诉讼、仲裁界的专业人才,目前正进一步加强东盟民商法与国际法领域理论研究和实务型人才培养改革力度,希望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加强与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帮助走出去的企业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争议解决现状和仲裁环境,提升中国涉外仲裁理论研究水准,助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商事仲裁理论与实务”这一主题,开展了“商事律师、仲裁员业务与法学教育的关系”、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投资争端仲裁机制”、“仲裁员责任”、“仲裁环境”、“法院对仲裁的司法监督”、“国家仲裁立法”“仲裁的诉讼化趋势”等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
据悉,“中国仲裁周”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共同发起的仲裁推广、研讨、交流活动,历届活动均邀请国内外知名仲裁专家参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具有广泛的影响。2017年中国仲裁周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成都、桂林等城市同步举行。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