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校园快讯

正文字体: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开展桂林市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研行动



来源: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牛苗苗 吕涛宇 梁淼 日期:2017-07-24 点击:953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我国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农耕的历史。村落是我们农耕生活遥远的源头,至今依然还是广大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家园;而桂林的村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蕴含着灿烂的民间文化,承载广西地区各族人民的精神本质与气质,是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桂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担了桂林地区的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的任务,本项目由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李天雪老师担任主要负责人,以2016级辅导员曹庆老师为执行负责人,面向学院招募了覆盖籍贯在桂林市6区,9县,2自治县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学20余人,针对桂林已经申请的85个中国传统村落,以承包村落到地方负责人为主要形式,以走访调查,归类立档为手段,针对桂林市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人文活动,传统民俗等等进行拍照走访,形成具体文字模板。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桂林市委市政府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风貌,合理开发地方产业提供智力决策的资源和相关参考,为建设美丽桂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李天雪教授在项目介绍和调研动员大会时表示:“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久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村民俗、民风。先辈们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优乐、生死、婚配以及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都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制度。”

 

青山翠竹、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鸟语花香……不同地域的古村落有着不同的美好景致。古村落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不仅包括自然风貌、民宅、桥梁、河道、祠堂、戏台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含了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方式、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我们认真调查,精细管理,做好保护工作,留住一份乡愁,记忆一份乡恋。

 

 

 

下寨鼓楼整体风貌(建于嘉庆年间)(龙胜各族自治县住建局提供).jpg

下寨鼓楼整体风貌(建于嘉庆年间)(龙胜各族自治县住建局提供)

 

地灵侗族百家宴准备食物.jpg

地灵侗族百家宴准备食物

 

调研小组成员与被采访者合影.jpg

调研小组成员与被采访者合影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