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毕业季】我校毕业生用毕设作品献礼母校85华诞(图文)



来源:设计学院 新闻中心 作者:李可佳 张婷婷 日期:2017-06-09 点击:2463

近日,在设计学院2017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中,一个别具匠心的“1932”模型所引领的展区特别引人注目,这里陈列着设计学院2017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溯源》和《山水学源》方案。


本次毕业作品展的主题是“心生·新声”,寓意毕业作品展中的作品是504名毕业生用着对设计理念的理解,对艺术形式的不断尝试,对世间事物的观感和反思,对生命情怀的感悟而发出的一次新的声音,昭示着新生力量们即将踏上社会、放飞梦想。


《溯源》和《山水学源》两套毕业设计是学校雁山校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下的设计学院师生与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合作的教学实践项目,与我校雁山校区校园中轴景观规划项目结合,体现了学校校园规划师生广泛参与的精神,旨在促进学科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交叉、融合、创新,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能力。


校园景观凝聚着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信息,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具有较强隐性教育意义。经过近数月多次深入档案馆查阅资料、实地测量、绘图研讨,项目组顺利完成了《溯源》和《山水学源》的两套设计方案。毕业生代表刘云说:“《山水学源》是我在学生时代完成的第一个项目作品。从初稿到定稿,我修改了不下二十遍。虽然成品还很青涩,但当站在讲台上,为校领导讲解我的设计方案时,我的心里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因为我在为学校的建设尽我所能添砖加瓦。”


设计学院2017届本科生毕业展期间,校党委书记王枬,校长梁宏,副书记旷永青、赵铁,副校长白晓军、覃卫国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达展览现场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听取了项目组的专题汇报。后续项目组将根据相关意见进行方案修订。毕业生们用这一笔一划的策划文本、一本本的方案图纸,孕含他们对母校的眷念和对大学生活的感怀,用智慧和双手建立起了一个储存青春记忆、表达感恩情怀的文化长廊。爱校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割不断的情结,印刻着母校的文化印记和符号。《溯源》和《山水学源》是设计毕业生们表达爱校之情的最好方式,为母校85华诞献礼。

 

方案一:溯源

指导老师:杨丽文 孙启微 俞冠伊 李舒萍
小组成员:王宏亮 黄燕琴 廖晨茗 杨通 何光所

本方案以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史历程八次变迁为引子,推导出“博学、共乐、传承、创新”的设计理念。在整个中轴线景观规划布局中,采用定点的方式设定八个主要景观主题区域。通过叙事性空间的安排,像使用者讲述关于广西师范大学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广西师范大学的独特魅力。


方案二:山水学源

指导老师:杨丽文 孙启微 李舒萍 俞冠伊
小组成员:刘云 甘华波 黄小于 刘琦 王涛

本方案是重新发现自然,并让校园建筑景观回到重新再造自然场景之中,回到一个有森林、花草、山水组成的原生态的自然之中的一个尝试,也是讲述我们学校传承发展之路的一个故事。

 

39_副本.jpg

鸟瞰_副本.jpg

鸟瞰2_副本.jpg

《溯源》设计图


46第一章、思源广场_副本.jpg

85学思园_副本.jpg

95鸟瞰图2_副本.jpg

《山水学源》设计图

IMG_2732_副本.jpg

校领导深入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学生设计演示

IMG_2744_副本.jpg

毕业生代表将设计模型图赠给学校

IMG_2752_副本.jpg

两个设计小组的师生们与校领导合影留念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