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看中国·广西行】法国青年导演Ely在平乐木船中找到传承和创新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新闻中心 日期:2017-06-03 点击:670

1.webp.jpg

2.webp.jpg

“ never enough(永远没够)”

不够,永远不够。在记录片拍摄过程中,这是法国青年导演艾丽(Ely)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艾丽喜欢水,喜欢与水作伴的人生。平乐船家人临水而居,人水相融,绵延千古。桂江河上船家人的生活,让她向往不已。

 决定参加“看中国·广西行”时,艾丽(Ely)设想通过拍摄平乐木船的制造,来了解中国更多的东西。

 

3.jpg

5月13日,艾丽和中方制片人王杰抱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去平乐的班车;在下地的那一刻,他们发现,原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我想拍摄的是一位老师傅做实体木船的故事。当真正开始拍摄的时候,我陷入了困境。”

艾丽想找的是平乐做木船的师傅。他们手中有关做船师傅的信息只有《桂林日报》上的一则短讯,除此再无其他。

 

4.jpg

5.webp.jpg

艾丽和王杰只能先一边拍摄外景,一边搜集资料。他们拿着报道上的照片在平乐大街上向当地人询问,靠着路人乙比路人甲知道多一点的方法,试图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找到那个“新闻中的人”。

最终在河边,他们找到了袁新弟师傅,那时艾丽才发现,原来要找的这位师傅离他们所住的地方不足2000米。

袁老师傅原来是平乐造船厂的木船师傅,但随着铁船的普及,木船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袁师傅因此失业。

袁老师傅说:“木船手艺完全出徒要四五年,从学艺开始算起,没有十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独立做成一条船的。”听了袁师傅的讲述,艾丽觉得很难过,“这意味着这门技艺在慢慢失去。”对艾丽和王杰来说,袁师傅的话同样意味着,他们的拍摄计划彻底作废。

 

6.jpg

峰回路转,袁师傅无意间透露,虽然木帆船已被钢铁机动船替代,但自己将浓烈的制船情怀投入到了船模制作中,试图让人们记住这门曾经的技艺。如今,年近70岁的袁老师傅已经把手艺传给了他的女儿袁海珍。

艾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讲述的故事,有关传统技艺,有关时代发展,有关她最喜欢的水和船。

艾丽说:“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种从传承到创新的转变,也正如中国本身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样。”

 

7.webp.jpg

8.webp.jpg

9.webp.jpg

袁海珍说,其实每艘船模都是大船的浓缩版,整个设计和制作过程基本一样。从设计到制作完成需要几十天甚至几个月,都是纯手工打造,而且制作的材料一般是红木、楠木等名贵的木材。

 

10.webp.jpg

11.webp.jpg

船模优美的造型和工匠精巧的手艺令艾丽赞不绝口,这是在她的国家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她对她所看到的既深刻又赞叹,“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国传统工匠们还在坚守自己的传承,这很不可思议。”

 

12.webp.jpg

在艾丽眼中,袁师傅的工艺制作“专注、严谨”,在王杰心里,艾丽的拍摄更是如此。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场景,拍摄到一些鲜活的画面,艾丽从早上9点就开始沿着桂江河堤拍摄寻找,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多,中间没有片刻的停留,有时候甚至都会忘记吃饭。“她一直在寻找,一直觉得她永远都拍不够。”

回首拍摄的点滴,艾丽说:“‘看中国’是一次让我难以置信的经历。”通过这个项目,艾丽看到了真正的中国以及中国文化。

同时,艾丽再一次明确了自己对船和水的执念,了解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坚持追寻,正如袁师傅对于造船的坚守。

“来到这里,我很庆幸。”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