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上午,由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桂林戏剧创作研究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联合策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全资子公司桂林贝贝特电子音像出版社摄制出品的《广西文场·桂林山水情》MV开机仪式在桂林市七星公园骆驼山前举行。
副校长白晓军,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何红雨,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鹃屏,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徐熔,市戏剧创作研究院院长张树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何红玉、陈秀芬、罗桂霞,广西著名词作家曾宪瑞,校出版社集团负责人等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开机仪式由本书主创人员之一的柴伦党副教授主持。由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广西文场传承人叶春桃演唱的《漓江烟雨》、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资深广西文场演员演唱的《仙境怎比我桂林》拉开了活动序幕,这两首曲目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动听的曲调让在场观众切身感受到了广西文场的魅力。随后,副校长白晓军、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鹃屏、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徐熔、国家级非遗广西文场传承人代表何红玉共同揭开摄像机红布,宣布《广西文场·桂林山水情》MV正式开机。
出版社集团负责人在致辞说,《广西文场·桂林山水情》此书及音像制品的出版是将文字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起来共同展现古老的艺术形式,使观众足不出户便能体验到广西文场的魅力,不仅对整合桂林音乐文化内容、打造桂林音乐文化精品、寻找桂林音乐文化力量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与传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长期着眼于文化艺术的抢救、保存和传播,策划拍摄是致力于文化事业、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新举措。
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鹃屏在致辞中指出,保护好、继承好、宣传好、发挥好以广西文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广西文场·桂林山水情》这类作品的出现,对促进人民群众了解广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群众素质、提升城市品位、共创文化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后,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徐熔、市戏曲创作研究院院长张树萍和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何红雨分别发表致辞,他们对开机仪式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并对《广西文场·桂林山水情》的制作出版表示肯定,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文场代表性传承人何红玉在开机仪式上表示,她从拜师学习文场到传承文场至今已近六十年,广西文场在音乐形式多样化时代独具魅力,她希望这种流行于广西、被称为曲艺中的“活化石”的说唱艺术通过新的形式,能引起更多的年轻人的关注,广西文场这枝独特的艺术之花能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广西文场又名“文玩子”,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明清俗曲曲调与桂林本土方言以及两广音乐风格进行了融合与演变形成的曲艺形式,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文场·桂林山水情》由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副教授柴伦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西文场代表传承人何红玉主创,收录了传统和现代创作作品15首,用广西文场中的艺术形象向世人介绍桂林的山水、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人文情怀,在普及广西文场基本知识的同时,在文场中寻找桂林音乐文化的源流和桂林文化性格,力争成为广西音乐文化的符号,传播桂林的音乐名片。

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白晓军(右二)、国家级非遗广西文场代表性传承人何红玉(左一)、
桂林市宣传部副部长朱鹃屏(左二)、桂林市文新广局副局长徐熔(右一)共同为《广西文场 桂林山水情》MV开机揭幕(李显杨 摄)

《广西文场 桂林山水情》MV开机仪式现场(李显杨 摄)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