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广西日报》:为更多人创造做公益的平台 ——记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何乃柱(图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本报记者 刘 琴 通讯员 张婷婷 王 董 日期:2017-03-17 点击:3428

3月1日,中宣部命名的第三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正式发布。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何乃柱博士入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公益和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何乃柱出生在武鸣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贫寒的家境促使他努力学习,走出大山。“那个时候认识了一个四川笔友,他知道我的情况后资助了我,让我懂得助人为乐,也更加懂得感恩。”


后来,他考上了广西师大的社会工作专业。读本科时,他就关注“处在社会底层”的人群,作为公益社团干部,他积极组织公益活动,先后开展爱心家教活动,并前往桂林培智学校教天生智力障碍、自闭症的儿童做手工。低保户、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都成为他们关注和帮助的对象。


在兰州大学读研期间,城市的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群体开始进入他的视野。“看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回来就睡不着,有的家庭一家5口人,就睡一张床,有些被子脏得油黑油黑的。”何乃柱感慨道。后来,他依托学校党支部来组织爱心家教,随后又通过各种平台让更多大学生加入进来,专门致力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妇女和儿童的扫盲运动。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更专业化、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活动,被兰州人亲切地称为“博士雷锋”。不仅如此,他还参与汶川、玉树地震救灾援助,利用专业知识搭建前后方的救援连接平台。此外,他还开展了大量助残、助孤、公益组织孵化等活动,为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14年1月,何乃柱作为引进人才回到母校广西师大工作,主要教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课程。作为老师,他敬业爱岗,成果不断。


2014年至今,他牵头协调桂林团市委等单位共同开展了12期桂林公益人沙龙和青年社会组织沙龙,参与人数500多人次;承接了雁山区民政局的购买服务,为雁山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化服务,并成立雁山区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联盟,开展了“小火柴女童关爱行动”,直接帮扶困境女童90多名,受益800多人次。2016年,他和同事携手深圳市创基金在雁山开展留守儿童艺术课堂公益项目,约300个孩子受益。为了给更多大学生和爱心人士搭建一个志愿服务平台,也为了促进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他与同事合作开办了两家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广西厚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桂林市慧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虽在公益事业上屡有建树,但何乃柱并不视其为炫耀的资本。“我们的目的只是培育更多的公益人,为更多人创造一个做公益的平台。”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80后的何乃柱是听着雷锋故事长大的,不仅熟识雷锋,对雷锋精神更有自己的见解。他觉得志愿者就是当代活雷锋,志愿者们与雷锋一样,可能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当他们看到有人迫切需要帮助时,便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不求名利。后来出现了专职公益人,他们的工作就是面对服务对象的需求,真正地解决困难。他认为,从志愿者到专职公益人,志愿服务变为专业服务,是我们公益界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


谈到大学生应该如何学雷锋时,何老师道:“做志愿服务就是在学雷锋,雷锋精神是一脉相通的,然而具体内容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去选择多样化的志愿服务,他举例道:“学美术的同学在开展爱心家教时,可以教小朋友画画,发展他们更多的兴趣和爱好。”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何乃柱一直把雷锋这句话当成座右铭。他表示,现在将依托更大更多的平台继续耕耘他热爱的公益事业,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公益,同时,希望中国涌现更多的新时代活雷锋。


广西日报报道链接:http://gxrb.gxnews.com.cn/html/2017-03/17/content_1371974.htm


QQ截图20170317170156.png


广西日报报道截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