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疆保土有人才,留住人才靠政策。我国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坚持“人才强国、人才兴国”发展方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然而,占据半壁江山的西部地区依然欠发达,是我国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人才问题,缺乏人才、引进人才难、人才流失。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副校长张师超教授积极酝酿他的“人才提案”,力争在两会期间得到国务院的重视。
张师超教授认为西部地区“人才问题,缺乏人才、引进人才难、人才流失”。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现今的结果,一是国家部委政策不利于西部省份拥有人才,二是西部省份不能很好地用好人才。这样的情况还会继续拉大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差距,延缓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没有具有造血功能的博士学位授权点,西部自行培养人才、解决人才紧缺等相关问题就无法实现。张师超教授表示,例如,从高等教育中,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和建设来看。我国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基本上密布在东部,一些紧缺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西部部分省份是空缺,像计算机方面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广西是空白,对中国-东盟信息产业发展极为不利!又如,西部优秀人才发展空间狭小,申报国家奖、大项目、院士等十分困难。就拿一些在西部工作的国家级人才来说,尽管能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既拿不到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重点项目,也不能招收博士研究生。从两个例子来说,这种没有较好考虑西部发展需求的政策肯定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缺乏人才”一直是西部省份的一个瓶颈问题,西部省份也出台很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其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不能好好地利用人才,没有给人才发展足够的空间,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政策脱节。”张师超教授说。
如何有利于西部省份拥有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红利作用?张师超教授建议:一是建立面向西部发展需求的博士生导师制度,制定西部博士生导师评定、博士生招生指标和博士生培养机制等办法,统一管理西部的国家级杰出人才培养博士生的工作。二是设置一定数量的国家奖励指标给西部的优秀成果,一些国家级大项目适当鼓励有西部地区的高校参与,博士学位授权点布局要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的需求等等。三是西部省份各个厅局制定的政策应该让更多人才参与,充分考虑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作用和利益最大化。
据了解,连续5年赴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副校长张师超教授,从一份“湘桂运河提案”到建议“将桂林市旅游经济区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发展区域”,从呼吁“国家应加大对边远地区的政策支持”到为“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的引进”、再到“推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鼓与呼……,他所带的提案和建议凝聚着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从事教育行业几十年的深深情怀。
特别提示:
2017年全国两会,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将于2017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新闻网特设“关注两会”新闻专题,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并持续关注。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