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媒体师大

正文字体:

广西新闻网:广西师范大学扎根西部民族地区 引领八桂人文社会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日期:2017-01-09 点击:1442

编者按:近年来,广西各大高校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与资源,开辟出包括校企协同育人、产教高度融合、政策倾斜支持、平台基地支撑等多位一体的“政产学研用创”新路子,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含金量颇高的“双创”成绩单。12月26日至31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广西新闻网承办的“创新创业展活力 高校青春风采行——2016年广西教育网络行”大型采访活动举行。来自全国29家主流网络媒体的记者走进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贺州学院7所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成绩突出的广西代表性高校,聚焦广西高校创新创业亮点成果,利用互联网传播创新创业动人故事,将广西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做法推向全国。

 

扎根西部民族地区  引领八桂人文社会

——广西师范大学“人文强桂”剪影



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文、图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日前,参加“创新创业展活力 高校青春风采行——2016年广西教育网络行”采访团来到有着“八桂教育鼻祖”美誉的广西师范大学,实地探访广西师范大学建校史上首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工作室。网媒记者们通过一部部探究教育真谛的著作和一系列立足民族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成果感受着这所师范类高校执着无悔、立德树人的精气神。

300e257c52e30020bf84b1f3431e0b32.jpg


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一流师资团队的努力下取得了瞩目的科研教学成果。全媒体报道组 摄


创新驱动之魂 凝练一流师资打造八桂名师队伍


“有人曾说,一流大学的核心就是凝练一流师资。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光看师资力量就令人心生敬畏。”来自腾讯教育的记者郭丽娜兴奋地说,“师大名师如云,藏龙卧虎,教育学部可谓创新驱动的‘核心地带’。”改革开放后,一批在全国教育学科有影响力的叱咤教坛的“学术大师”如: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优秀专家”王枬教授,国家督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杰远博士,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罗星凯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侯莉敏教授,首批校长国培专家高金岭教授等均在此笔耕不辍、潜心研究,他们用匠人情怀书写教育家国梦。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校训精神。84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坚持扎根壮乡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的办学理念,培养了近25万名师德高尚、学业精深的教师和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造福社会的科研成果,为广西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杰远博士的对话中,网媒记者们感受到师大的“独秀”精神和“乐群”情怀,以及学府上下由内而外散发着的对学术研究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不二追求,对“教育”二字愈发感受到一番全新的领悟。中新社记者王敏坦言,她被广西师大一流师资队伍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质朴无华的教育大爱感动了。正如一代代师大学子所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生命与生命间的一场场对话。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做学问就好比攀登山峰,越是接近登顶越是清冷寂寞。而对常年处在教育学术研究金字塔顶端的学者大师们而言,他们的观点或方案将穿越教育现象本身映射在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不折不扣透过现象洞察本质的人文利器。


在交流中记者们得知,长江学者工作室的团队心系民族地区人文教育创新发展,倡导创新教育理念要争取进入国家顶层设计。孙杰远博士与其领衔的教育学团队提出了教育学原理及民族教育的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理论,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应用并创新人类分析范式;提出国家发展战略中广西“战略支点”的教育支撑策略。近3年,用夯实科学的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自治区级及横向项目50余项。其中16项目研究成果被广西教育厅充分采纳。


对于“高冷”不易理解的学术研究与领域价值,网媒记者中有人使用了一个趣味十足的比喻来解释。“听了孙杰远博士的介绍,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广西师范大学引领着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就好比时尚圈中发布流行风向标的往往都是知名品牌,教育学部的师资团队就是为民族地区尤其是广西未来教育的发展面诊把脉的谋士智库。”


f7cd21df0e35b750f2eba65dcf569ef4.jpg


广西师范大学出品的“高精尖”人文科研成果。全媒体报道组 摄


科研成果反哺地方经济 推动民族教育提升显大爱


为了把高屋建瓴的理论成果化繁为简,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把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开辟为社会服务“核心阵地”,探索和建构了“以知识结构变革带动思维结构变革,进而带动能力结构变革,促成自主发展型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实施“目标导向、责任分工、功能互动、分类并举、循序渐进”机制,形成U-G-S(大学-政府-中小学)协作共同体。学校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级示范性项目、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广西幼儿园名园长培养工程、广西教育局局长培训班、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等教师教育高端项目,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荣获2016‘全国最美教师’称号的北海涠洲岛幼儿园园长范徽丽就是目前正在实施中的《广西幼儿园名园长培养工程》的学员之一。”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老师覃基笙的话音刚落,采访团中便有不少记者频频点头。原来在2016“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上,范徽丽园长是2016年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涠洲岛上“七仙女”的故事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到访的记者中也有很多人收看了当天的电视节目,希望有机会去岛上看看这所幼儿园。


2015年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为期三年的“广西幼儿园名园长培养工程”在广西师范大学正式启动。通过全区范围遴选出的首批49名幼儿园园长回炉深造,接受全方位系统培训。“进入培训班的园长可不是来听听课那么简单,我们希望培育出的名园长要具备三点重要的素养,首先要成为幼儿园名师,其次能培育名师队伍,最终带出一批好园。”覃基笙说。

刚刚结束的2016年,园长们通过集中研修、在岗研修和异地学习的方式拓展了幼教视野,重新认识了教育场域中的自我达到了知识重构的目的。记者注意到,每一位园长都有一本《园长在岗研修手册》。据参与项目实施的老师介绍,这就好比让园长们带着任务开展日常教学和团队管理工作。从点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让实践真正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园长的在岗研修工作任务不轻,除了要条理清晰的规划好研修目标、计划及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外,还要开展自我剖析确立自我评价标准。这就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思考为主动应对,提升了园长的职业素养和担当意识,领头雁的作用日益凸显。


未来两年,园长们还将迎接线上研修、课题研修和实践探索等多项技能培训和升级版头脑风暴。在活动组织者的精心培育下,园长们的教育信念将更加坚定,每一位园长带出的幼教团队也将从中汲取精华焕发新颜,变身一支强大的学习型组织团队,为形成独特的学前教育品牌文化抱团发展。


cac77ed4e4b5cd62088dcb2efda5077b.jpg


《广西幼儿园名园长培养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类资料。全媒体报道组 摄


17f90566d4c256525daf0602e6a34e11.jpg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全媒体报道组 摄


除了一些高大上的国培计划,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还聚焦民族地区的教育均衡问题。在边境地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区基础教育改革的“痛点”。为了将优秀教师的影响力传播更远,辐射更广,更加精准地带动乡村教师朝更专业化的方向提升自我教学能力,2015年,一场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而兴起的“双师教学”风靡广西城乡学校。


广西互联网+双师教学模式改革旨在以广西优秀教师和乡村教师为主体,需求为导向,引导为核心,依托现有信息网络环境,用五年时间构建起具有广西教育特色的覆盖全学科、全学段、全区域的“双师教学”网络平台以及教师培训信息化平台。孙杰远博士介绍说,“双师”既是针对于学生而言又是针对于老师本身而言。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城镇和乡村教同一门学科的老师,用各自的绝招分别录制相同的一堂课,这些网络课程将会上传至双师教学网络平台数据库成为教学案例供专家分析研判评价打分。有的时候城镇老师的课堂创意妙,有时乡村老师的方法接地气更能形象的描述课堂知识点。一堂双师课录制下来,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处处体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本真。通过讲解,网媒记者对双师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日报网记者杨琪表示,“在日益先进的教育信息现代化平台的支撑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边远乡村地区基础教育处在何种水平,差距在哪,该往哪个方面寻求进步。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对教育精准扶贫有着更实际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实施近两年来,已有柳州、桂林、梧州、贺州、玉林、贵港、河池7市共97位录课教师录制了10个版本的304节课,使全区82所乡村学校的205个班级,10250位学生受益。400多个教学视频被成功上传至平台数据库,单课平均点击观看率保持在300多人次,视频累计点击率破10万次。


刚过去的2016年也是广西师范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硕果颇丰的一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组织实施的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边境县学校巡回讲学活动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教育部等网站做了专题报道。区内一批名师名校长通过“送教下乡”的公益巡讲形式深入凭祥、东兴、靖西等7个边境县(市)23所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向当地教师介绍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经验,近3000名边境县教师、2000多名学生直接感受到名师名校长的教学魅力。


广西师大教育学部教师卢蓬军告诉记者,为了让边境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学资源,名师名校长几乎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11门学科的顶尖高手,可谓“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让活动不走过场,城里来的优秀老师和校长亲临教室坐镇,从上课、评课、到磨课均一丝不苟好。34节课,名师们堂堂手把手示范、演练,城乡教师互相交流、探索柔性教育对学生的启迪,教学现场欢声不断,掌声轰鸣。从老师和学生满意的笑容中,师者肩上的职责和担当有了最好的诠释,大家也更加明白了教育的意义。


d96af541dabe75dafc9f9d03f50c92d2.jpg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机构和基地,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全媒体报道组 摄


原文报道链接: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70107/newgx5870fca1-15846260-2.shtml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