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沙龙在桂林举行,吸引了两百多位读者和市民到现场参与。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总编助理范新先生主持,出版社的编辑和读者对谈。在对谈环节上,来自深圳的教师吴丙年、来自上海的在读研究生俞诗逸、来自湖南的公益人刘思诗作为读者代表,并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和编辑对谈,就“阅读与成长”、“深阅读与浅阅读”、“图书宣传与推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为读者的我,很好奇编辑是如何选择一本好书的?”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忠实读者刘思诗问道。“选书第一个是要打动我。”做了九年图书编辑的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柳漾坦言道,“第二是一个品牌自己的定位” 同为广西师大出版社编辑的赵艳则分享了出版社名编辑龙子仲说的一句话,“一本书出来获得什么奖是一个好书的标准,但是真正的好书的标准是能够引起社会的反思,能够引领一个思潮。”她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姜革文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人博,著名教育家、书画理论家、画家吴蓬,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于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伍旭升,中国玉雕艺术委员会会长孙建国,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总编辑、广西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曹光哲,著名出版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峰,重庆爱心书社总经理倪学科,中华读书报编委、业界主编陈香,等嘉宾受邀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艺兵,等也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枬在对各位表示欢迎、感谢之后说: “我希望出版社能够把‘为了人与书的相遇’变成行动指南,组织更多的读书活动,为营造书香中国、书香社区做出更大的贡献,出更多的好书,让更多的好书影响更多的读者让每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著名法学教授王人博在文化沙龙上发表了题为“做一个有趣的人”的主旨演讲。王人博教授曾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出版了《法的中国性》、《孤独的敏感者》等多部著作,其中,《法的中国性》被中纪委网站重点推荐的48本图书之一。他谈到,要做一个有趣的人,跟我们的阅读方式有关,也跟我们选择的阅读对象有关。他认为,阅读纸质书会带来三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阅读可以使我们培养一种温和的理性、阅读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份耐心、阅读传统的纸书会使我们的脚步放慢、心灵放松。他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么多年来有很好的口碑,在学界当中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就在于她制造的图书产品能使我们这些人的脚步放下来,守候那份耐心,培养一种温和的理性。
近十位业内专家还在沙龙上依次发言,分享了自己对于“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独到见解,话题涉及“出版的内容增值之路”、“出版情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出版”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于瑮在沙龙上最后发言。她对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发展予以了肯定,并谈到了三点感悟:广西师大社是广西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出版人的第一责任;有价值的阅读是出版的原动力。她说,“广西师大社为我们广西的出版现象增添了重要的元素,可以和一些历史名胜相媲美,我希望这张亮丽的名片,随着我们出版人的浴血奋战还要给它增添更多亮丽的内容。”当天的活动持续了四个小时,内容丰富,干货十足,让到场的两百余位读者大呼过瘾。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30周年“秀峰出版高端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邀请读者、作者、编辑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悟,传播“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进而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的开展。
文化沙龙现场(李显杨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于瑮发言(李显杨 摄)
校党委书记王枬致辞(李显杨 摄)
王人博教授作“做一个有趣的人”主题演讲(李显杨 摄)
编辑与读者对谈环节(李显杨 摄)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