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媒体师大

正文字体:

《广西日报》:“模拟东盟”促中国-东盟持续健康发展——访东盟基金会主席陈伊莲(图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广西日报记者 林涌泉 实习生 刘鑫璐 日期:2016-10-14 点击:312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国庆前夕,由中国联合国协会和东盟基金会联合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的首届中国“模拟东盟”大会在桂林举行。大会闭幕时,作为大会的赞助方和组织方领导,东盟基金会主席陈伊莲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1 “模拟东盟” 促进交流

  今年是中国-东盟关系中一个特殊的年份。25年前,中国与东盟顺应历史潮流,以无比的战略远见建立对话关系,开启了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新时代。25年后的今天,中国-东盟关系犹如一个朝气蓬勃、潜力无限的青年,向我们展现了成长的累累硕果。

  陈伊莲说,首届中国“模拟东盟”大会主要开展中国大学生和东盟国家留学生组队模拟东盟和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专题报告、主题晚会、教育文化交流等活动。她认为,首届中国“模拟东盟”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加深中国和东盟的青年大学生对于中国和东盟的认识,增进双方青年学生对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的认识,增进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的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

  本次大会也为中国和东盟的大学生提供了互相了解、发展友谊、展现风采的绝佳机会和舞台。中国和东盟的大学生们通过扮演中国-东盟高官,不仅增进了对中国-东盟事务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谈判、演说、批判思维、解决争端等方面的能力。这种创新形式已经碰撞出多彩的思想火花和魅力四射的青春智慧,将推动中国-东盟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合作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陈伊莲认为,中国和东盟的社会凝聚是支持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具有向心力的国家应该努力为他们的人民谋求更好的生活,建立归属感,形成包容的氛围,提高社会流动性。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合作正在向非常健康的方向发展。

  陈伊莲表示,本次大会必定能够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大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敞开胸怀去吸收不同的文化和观念,把在这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将来的工作中去。同时,她衷心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培养各国青年的国际视野,带动更多的中国和东盟的青年参与到双边友好合作交流中来。

  2 “双喜临门” 再造辉煌

  陈伊莲开心地说,2017年对东盟来说是将会是“双喜临门”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是东盟组织成立50周年,同时也是东盟基金会成立20周年。

  她介绍,东盟基金会是在1997年12月东盟领导人为了纪念东盟成立30周年成立的机构。东盟基金会作为东盟官方机构的补充,在沟通政府机构和年轻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因为东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组织,在这里工作的60%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所以青年对推动东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伊莲表示,中国-东盟关系是东盟与所有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一组关系,我们要继续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不断推动双方关系迈上新台阶。

  陈伊莲说,通过举办类似“模拟东盟”的活动,可以让中国与东盟的青年人更加了解中国和东盟十国,了解中国与东盟的多样性,从而团结起来,合作共赢,让中国和东盟更加强大。除了“模拟东盟”,东盟基金会还将组织一些其它形式的活动,比如举办中国-东盟摄影大赛,摄影作品要以中国-东盟各国的历史人文为主题,从而提高年轻人对东盟的了解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明年将是特殊的一年,我们正在积极策划、筹备更多的纪念活动。同时,我们也愿意倾听更多年轻人的声音,多加强中国和东盟青年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陈伊莲说,目前,东盟基金会成员积极策划、筹备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有时忙起来都顾不上与家人一起共享美好的家庭时光。

  3 感受桂林 深情寄语

  “桂林是一座非常美丽而温馨的城市,面积不大,但感觉这里家庭氛围浓郁,就像一个家庭大社区。”陈伊莲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广西桂林,因为到达的时间刚好是周末,所到之处经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游玩的身影,这令她感到非常亲切。

  “我希望在将来能继续在桂林见证中国‘模拟东盟’大会越办越好。”陈伊莲说,她在美丽的桂林感受到了中外参赛选手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的热情、激情和努力,中国和东盟的大学生开放的学习心态与平等和谐合作的氛围值得肯定。

  陈伊莲表示,她曾经参加过东博会秘书处主办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就参加过的文化论坛来看,我发现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习俗相似、文化相近,这更利于我们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陈伊莲认为,如今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民众对东博会感兴趣,东盟国家通过东博会这一平台,与中国的商贸合作不断增强,双方投资也不断增多,可喜可贺。

  陈伊莲说,今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东盟国家和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是重中之重,值得我们继续认真地去探索它,检验它。东盟和中国将继续开启非凡的新的25年合作旅程。中国和东盟正在踏上通往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康庄大道,这需要我们继续风雨同舟,互利互信。她坚信,中国和东盟的友好关系明天会更好。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数字报刊http://gxrb.gxnews.com.cn/html/2016-10/14/content_1319905.htm
 

20161014_5df4877ce280e4c4d4023919ee485b35.png

广西日报报道截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