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教学科研

正文字体:

我校在“细胞迁移”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化学与药学学院 作者:化学与药学学院 日期:2016-06-16 点击:2249

  经过近5年的联合攻关,我校梁宏、杨峰教授课题组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吴小阳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In vivo epidermal migration requires focal adhesion targeting of ACF7”的研究论文,阐明了在定向细胞移动过程中调控细胞粘附和细胞骨架协调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这对于组织修复,再生以及肿瘤迁移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论文全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6/160524/ncomms11692/full/ncomms11692.html)美国芝加哥大学岳继平博士后和广西师范大学张耀博士研究生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梁宏、杨峰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吴小阳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460232,21431001)的资助。


  细胞迁移是细胞的一项基本生命活动, 在胚胎发育、神经系统形成、免疫、肿瘤转移和伤口愈合等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一类蛋白(spectraplakin),它是一种多细胞生物独有的并广泛表达的蛋白。它们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能直接与微管及微丝相结合,并交联两种细胞骨架。在哺乳动物体内,spectraplakin蛋白ACF7 (Actin-Crosslinking Factor 7)的不足会显著抑制细胞移动和皮肤伤口愈合。ACF7在伤口愈合以及表皮迁移方面起关键作用,这与其在黏着斑中的作用有关。粘着斑周转可以让细胞回缩,这是细胞迁移必不可少的过程。哺乳动物蛋白-ACF7促进微管与微丝的交联,并介导微管向黏着斑生长,从而促进黏着斑降解。然而,ACF7是如何促进这一过程的还尚不清楚。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解析了ACF7 NT(氨基末端)功能域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ACF7与微丝的结合是受到Src/FAK激酶复合物调控的。Src/FAK激酶可以磷酸化ACF7 calponin homology (CH)功能域的一个关键酪氨酸残基(Y-259)。使用皮肤表皮作为模型,研究者进一步证实ACF7磷酸化在粘着斑动态和体内外表皮迁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项研究阐述了细胞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传导过程,对了解细胞移动的分子调控以及其在生理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据悉,《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主要是刊登在多种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化学,医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等)取得最新且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是国际影响力最高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杂志之一。
 


    作    者:化学与药学学院
    发布单位:化学与药学学院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