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政行学院、漓江学院举行“一二九”主题活动(图文)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 作者:经济管理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 日期:2015-12-11 点击:846
今年的12月9日是抗日救亡爱国运动八十周年。为进一步铭记历史,大力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鼓舞当代大学生勿忘历史、缅怀先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我校经管学院、政行学院、漓江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相关活动的举办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重温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经济管理学院联合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经济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支部在学院分团委的组织下,联合开展了“心铭一二九,风华新青年”为主题的系列团日活动,活动分为长跑、主题班会及线上互动。
9日上午,团日活动在行政北楼前举行了启动仪式暨“爱国跑”活动。支部成员践行“三走”精神,以“爱国跑”的具体形式,通过重返“一二·九”场景,追忆当年爱国学生的风貌,领悟爱国学生的优秀品质。一名同学在长跑后激动地说:“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一二·九学生运动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凡,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学习他们为了国家浴血奋战的激情以及高涨的爱国情怀。”
2015级经济学团支部以爱国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了此次活动。团支书以回顾历史的形式让同学牢记一二·九这场爱国运动,学习一二·九带来的精神,并提醒同学务必铭记历史。在齐声高唱国歌后,组织委员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庄严的爱国宣誓,表示内心的爱国情怀。 “是谁,奔走在时代前端,为我中华民族振臂高呼?是谁,穿梭于枪林弹雨,为我中华民族嘶声呐喊?又是谁,长眠于刀口枪下,为我中华民族死而后已?是你们,还是你们,可敬可爱的青年们。”通过诗朗诵、观看视频、合唱《歌唱祖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支部成员们跟随先辈们的足迹,传承“一二·九”精神。“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充分继承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团支部白凡说道。
经济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支部开展线下活动形式多样,线上宣传同样异彩纷呈。各团支部纷纷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易班、QQ等网络平台开展了广泛的线上纪念和宣传活动,引导同学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八十年前的今天,中华学子们唤起民众觉醒令全民族热血沸腾,时过境迁,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我们,更应铭记先烈们的爱国精神,继续书写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辉篇章!”政行学院分团委负责人在总结中说。系列活动同时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广西学联官方微信和我校官方微信等多个媒体的报道。
漓江学院举行“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八十周年纪念专场戏剧晚会
12月9日晚,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二•九”纪念专场戏剧晚会在漓江学院多功能报告厅正式上演。本场晚会由学院党委主办,漓鸣剧社承办,漓江学院党委负责人、各系各部门师生代表出席观看晚会,多功能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戏剧正式开始前,漓江学院党委负责人致辞,他表示,本场晚会的开展是为纪念“一二•九”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同时,也希望全院师生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展望未来。随后,一部漓江学院中文系新闻学学子拍摄的纪录片桂林《溶洞里的抗战》使现场氛围一下子回到了抗战时期的年代。
“卖报纸了!”一声吆喝,这样一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揭开了本场戏剧晚会的帷幕。晚会以“戏中戏”的形式演绎了六部话剧片段,其中五部是经典话剧片段,影视作品改编片段和一部原创作品,它们分别是《放下你的鞭子》、《哥本哈根》、《红高粱》、《美丽人生》、《生死场》、《巴士开往新番》。
晚会中,《红高粱》最为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声,它通过一个舞台剧的形式表演。戏剧一开始,两位演员便迅速入戏了,将自己代入角色,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说话腔调等方式向观众呈现出男女主角对抗日救亡的坚定决心。晚会的另一个亮点无疑是第四场的《美丽人生》,它是改编自一部同名电影,讲述意大利的一对父子在集中营的感人故事,这部戏以“默剧、皮影戏和无声电影”的三重表现手法进行展示,给观众眼前一亮。
整场晚会历时两个多小时,六场戏内容紧紧相扣,以戏剧的形式深入把抗战精神融进全院师生的心中。对于本场戏剧,编剧老师表示,整场戏以“戏中戏”的演出方式进行演绎,摆脱传统晚会的模式,给大家一种全新的感觉去体会整场戏剧晚会的深度的意义所在,戏剧收获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更是思想上的启发。
作 者:经济管理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
发布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
漓江学院上演戏剧《红高粱》
,漓江学院上演戏剧《放下你的鞭子》
,漓江学院上演戏剧《生死场》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