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校园快讯

正文字体:

我校大通社记者参加全国大学生记者汉文化研学活动(图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大学生通讯社 陈芳芳 日期:2015-10-23 点击:1575

  为了适应全国研学旅游活动的新形势,更好的弘扬汉文化,扩大汉文化的影响力,10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青年报、徐州市人民政府、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徐州市旅游局承办的“梦回楚汉,行走徐州”旅游节暨“全国大学生记者汉文化研学活动”于江苏徐州开展。包括20名在华留学生记者在内的一百名大学生记者,共同行走徐州,体味两汉文化魅力。我校大学生通讯社陈芳芳同学也参与到了此次活动中。
 

  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全方位汉文化元素的展示,凸显出“两汉文化看徐州”的城市文化旅游特色。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百名大学生记者参加了旅游节启动仪式,并观看了精彩的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的“汉服秀”及角逐激烈的“真人象棋车轮战”等节目。


  活动首日,百名大学生记者还参观了楚王陵。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徐州东郊南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其庞大的规模,恢弘的气势,奇特的建筑构造,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也因汉代盛行“视死如生”的丧葬观,整个楚王陵墓的内部构局极具奢华,由里到外,包括前堂、后堂、礼乐房,厨房、马厩、嫔妃陪葬室等大大小小12间墓房。墓房中设备设施一应俱全,俨然一副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的地下宫殿,仿佛西楚汉王奢靡享受的生活景象再现于人们眼前。在楚汉时期,科技并不发达,而工匠们打造这座恢弘大气的王陵却需要极其精湛的工艺技术,让记者们不禁感叹道我国的汉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接着映入记者眼中的是水下汉兵马俑,不同于古都西安的秦兵马俑的高大壮观,汉兵马俑是在秦俑的基础上再发展的,风格从写实变为写意。俑虽小,但却线条明快,生动传神。有的神情悲伤,有的姿势洒脱,有的威严肃穆......表情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着重刻画人物性格、内心世界及精神风貌。汉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术使两汉历史风貌得以保存至今。


  次日,记者们前往龟山汉墓,龟山汉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其南为刘注墓,其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穴开口处于龟山西麓,成喇叭状,有南北两墓道,墓室由人工开凿而成。该墓共有15间大小配套,主次分明,设备也一应俱全,完全再现楚汉帝王将相的奢侈生活及汉代的丧葬观。龟山汉墓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最令记者惊奇的是壁画之谜。在楚王棺室的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真人大小的影子,作拱手迎兵之势。据导游讲解,此影子是在汉墓开放后才逐渐形成的,至于形成的原因仍在考察。此墓虽工程浩大,但却雕凿精细,拥有许多不解之谜,实为世界罕见之作,无不彰显了汉文化的魅力。


  三天的汉文化研学旅游,百名大学生记者通过观看、考察汉文化景区、龟山汉墓、潘安湖、云龙湖等景区,加深了对两汉文化的了解。徐州之行结束后,陈同学说道:“通过这次汉文化研学旅游,我从另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深入了解、感受到了汉文化的魅力,内涵。身为华夏人民,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为宣传弘扬汉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让我们的汉文化走的更远。”
 


    作    者:大学生通讯社 陈芳芳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带着校徽看两汉文化

带着校徽看两汉文化

,

百名大学生记者合影

百名大学生记者合影

,

真人象棋车轮战

真人象棋车轮战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