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暑期,教育科学学院先后开展了教育技术装备培训(7月20-25日)、广西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改革能力提升培训(7月22-27日)、广西区中小学教研员培训(7月22-29日)、博白骨干教师培训项目(7月30日-8月7日)、博白骨干校长培训项目(8月7日-14日)、永福县初中教师校本教研力提升工程第三期研修项目(8月20日—25日)、桂林一中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一次集中研修(8月24日-27日)、桂林十八中“学校创新发展工程”第二批第一次集中研修(8月26日-28日)等培训项目,先后有1500名学员参与学习,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受到各方好评。
暑期系列培训项目运转高效、管理科学
学院社会服务项目推行项目主管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别设专家团队和管理团队,项目专家团队通过重点遴选熟悉教育规律、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培训者。项目的课程设置、培训教学、质量控制等方面通过大量客观详实的图片、实例以及专题讲座、主题讨论、课堂设计等形式呈现。
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班级管理、课后交流、条件保障、后勤服务等,在项目开班之前开会协调部署,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管理团队充分吸取和借鉴学院在以往的各级各类师资培训与教育管理的经验,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以及规范有序的学员管理机制,既解决学员的后顾之忧,又保证学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之中。
专家名师汇聚一堂、培训内容丰富充实
暑期各类培训中,专家名师汇聚一堂、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先后邀请授课专家179人次,其中53%为外请专家,专家既有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也有广西教育厅、深圳市、南京市、常州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北海市、梧州市等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育研究机构专家,还有教育系统一线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校长。授课内容经过专家团队多次论证,力求解决实际问题。既从理论层面开拓受训者思维视野,又从一线教师层面学习先进经验。
培训效果明显、学员高度肯定
暑期项目的实施,在专家团队和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各方好评,这在学员的总结里能得到印证。学员在学习总结中写到:“广西师大项目组为我们精心打造了一场学习的盛宴。从这一个个细致挑选的培训主题可以看出,培训方从我们工作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去设计课程,让参与培训的教研员们从最大的角度获益。而一位位资深讲师的现身说法,让我们不仅从他们总结的实践经验中领悟到不一样的教育,而且也感受到他们展现出来的个人魅力和名师风范,让人心生敬仰。”
“每一次精彩的专题讲座,都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还记得导师们在讲座中给我们的勉励——要有专业自信和专业自主!这引发了我的深思:长期处于一线教学岗位的我,到底应该怎样扮演一名优秀教师的角色?”
“这一次的培训,并不是我炫耀的资本,而是我新的使命的开端。此时,我的内心是充实的,我的培训经历是有意义的,我在经历中不断学习,我在培训中渐渐成长。我有收获、有理念、有疑惑、也更有压力……”
“在这些学习交流中,与专家对话,使我不仅得到了高密度的信息,还努力学习了他们研究的方法和思考的方式。细细思量明天的路,我要把学习到的知识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让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我要进一步的回味、咀嚼、学习,把专家教授们的理念转化为自己今后的行动指南。我要把在培训项目中收获的感动化为力量投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深思、实践。”
“又一次的培训,又一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强劲‘充电’,更是教育观念,职业认识的一次洗礼,其收获非同一般。希望每一次这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能永远伴随着我,让我清晰地重新认识到自己的缺失和责任,擦亮双眼,看清前行的道路。”
作 者:教育科学学院
发布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桂林十八中“学校创新发展工程”第二批第一次集中研修合影
,桂林一中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一次集中研修上学员做手指操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