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师大人物

正文字体:

【献礼教师节】钱宗范教授从教50年的实践与感念(图文)



来源: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李敏 日期:2015-09-10 点击:5783

  钱宗范,男,1937年10月生,江苏苏州市人,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1964年山东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史学家童书业教授。1965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广西建设,到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大)任教。1982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任教授。历任广西师大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宗法与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先秦历史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江苏吴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广西历史学会顾问,广西民族研究会顾问,广西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桂林市社科联专家委员会成员兼文化组组长等职。钱宗范教授治学领域宽阔,学术成果丰硕,共出版独著、合著著作、教材28种,发表学术论文290余篇,共获国家2等奖1项,省部级1等奖2项,二等奖9项,地厅级奖20余项,科研成果数量和获奖数量在广西师范大学教师中居前列。钱宗范1990年获广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1993获国家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2000年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001-2002年获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获广西师范大学育人标兵称号;2009年获北京大学授予优秀校友称号;2011年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钱宗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古代史、宗法制度和历史文化、史学理论研究专家,也是一位近半个世纪在广西高教战线上呕心沥血培养人才且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德高望重的名师。

 

  骄人的业绩
  


  钱宗范是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和他的学生独著或合著出版了《周代宗法制度研究》、《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这四部共200多万字的专著,发表了有关论文60余篇,被北京、上海等地著名学者誉为“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学术观点”、“开辟了宗法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把宗法文化研究引入民族史研究领域,对民族史研究是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他和梁颖教授合写的“试论中国宗法文化的研究”一文,发表于《人民日报》1996年8月3日,影响扩及海内外。


  钱宗范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为重要方向。他对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帝王,从大舜到康、雍、乾,从历史地理到孔孟学说,从土地制度到三农问题,都有很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他注意把历史的研究和地方区域文化的研究结合起来。他提出桂林历史文化以和谐为主要特征;广西区域文化的主要特色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合而不分,和而不同;团结合作,维护统一;互学兼收,共趋先进。这些特色贯穿了秦统一以后的整个广西历史,成为广西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研究历史的主要目的是借鉴过去,服务当代。钱宗范在史学理论研究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最高级理论刊物《求是》1990年24期以带头文章形式发表了钱宗范的理论文章:《浅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一文,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被采用为中共中央党校和一批高校的理论学习资料。他关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古代廉政文化的论文连续在北京发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钱宗范献身于广西教育事业数十年。他培养教育的学生有的十多年前就当了博士生导师、大学党委书记,分布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上工作。至今,他仍然把关心培养下一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自己的宗旨。他努力帮助指导中青年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作为广西师大教学调研员,每学期听课达80节;他关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难和要求,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师大人物》栏以“《桂林日报》:最美桂林人——大写师道钱宗范”为题,全文转发了《桂林日报》2012年8月7日大篇幅报导钱宗范做人、从教和治学的动人事迹。钱宗范的从教、治学和为人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赞颂。


  平凡的坚守


  生于1937年的钱宗范在旧社会生活过,他深切地感受到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得以翻身做主的幸福。1956年考取北京大学后,钱宗范只身赴京,一切费用都由国家负担,包括学费、伙食费,甚至寒暑假往返的火车票。因此,对党他一直有一颗“感恩”的心,他要报恩。从那时起,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便一直牢记在他的心中。


  钱宗范在北大学习五年多,多次见过周恩来总理、邓小平总书记等老一辈革命家; 1957年11月7日,他在北京大学听了周恩来总理的现场报告;1958-1959年,参与编写了北京大学学生运动史的调查和编写,从而一步步坚定了热爱党、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1961年8月25日,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对首都15000名大学毕业生作报告时说:“你们首都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不要自命不凡,不要高高在上,不要都留在北京,要到地方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那里生根开花,建功立业。”在当时听到这个报告的青年学生中,钱宗范把陈毅的话终生铭记,并贯彻到一生的实际行动中。


  1965年8月,从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钱宗范服从祖国的需要,来到当时远在祖国南疆桂林的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支援广西高校建设。光阴荏苒,一晃50多年过去了。


  50年来,师大历史系(今文旅学院)“文革”前来工作的外省籍教师20来人,除广东籍的4位以及钱老外,统统调出了广西。30多年前,一位桂林籍在北京中央机关工作的老朋友愿意跟他对换工作,甚至还有回到故乡的机会却被他婉言谢绝了。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大批支援广西的外省教师调出,回到自己家乡工作,当时的历史系也有好几人虽经学校挽留还是离开了。钱老还很清晰地记得时任系主任的钟文典老师多次恳切地对他说:“我们这里需要你工作啊!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尽可对我说,我尽量帮你解决。广大师生会支持和欢迎你的。”因而他更加坚定地留了下来。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内在宗法和民俗研究方面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者,钱老每年都有机会去外省市开会,别人看到他的单位是“广西师大”后常问:“你不是广西人吧?怎么没有调出广西?”


  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每位教师都会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在广西师大从教已50个春秋,我要说的是我对在广西师大当教师是无怨无悔的。”


  说到无怨,他衷心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和教育;谈起无悔,他感激多年来广西和广西师大的领导、群众、同事、师生对他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为他在教学、科研上取得成绩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990年,中央决定颁发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当时广西师大只有一个名额。校领导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上报钱老师的材料,经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核通过后上报中央批准。能成为广西师大唯一获得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这其中体现的党的关怀,师大领导和师生员工的鼓励,让钱老多年后仍然难以忘怀。


  育才的理念


  近年来,钱教授在多次会议上谈了他从事教学、科研和育才有三个基本理念,即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官民关系、青老关系:


  第一,师生关系。他说,你们称我为老师,当过我的学生,这是事实,但你们在工作后创造了很大的事业,学业上有很多创新,我向你们学习,你们也是我的老师。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就是一边终身诲人当老师,一边终身学而不厌当学生,才成为教师之祖的。我们党也强调要培养好接班人,用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这个意思,学生要尊敬老师,老师要谦虚谨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才能开创共同的事业。


  全心全意培养青年人成长,使之青出于蓝,后来居上,是他从事教学科研的一大特色。他已发表论文近300篇,很多论著是他和青年人合作完成的,但他从不当挂名主编。他承担《广西通史》第六卷的编著工作,有五人参加,他写的字数占一半。凡中青年同志出力多起了主要作用的,他主动建议让年青人的名字落在他的前面,不论是几十万字的著作还是几千字的论文,年青人或他的学生名字列在他之前是经常见到的。钱教授对年青学者的科研指导堪称无微不至,从遣词用句到标点符号,他用标准的小楷和完美的修改符号逐一修订,经他修改过的稿件看起来象是艺术品。从钱老身上,我们看到了师生互学、教学相长,以使年青人后来居上的良好风气。


  第二、 官民关系。领导工作很重要,领导是群众的带头人,这很对;但马克思主义也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凡是党和祖国需要的工作,不论它是否是领导工作,都是重要的。工作是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对党、祖国、人民有利的工作,都是重要的。作为广西师范大学获得国务院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学者,钱宗范教授从未担任过领导职务,却在群众推荐他做的普通岗位上热情勤奋地工作,如担任教研室主任12年(1982-1994),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4年(1990-2004),系工会主席4年(1988-1992),院关工委副主任7年(2007-2014),还有教学调研员,成教院督导员等。他在这些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热心为群众服务,获得师生一致的好评。在担任历史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14年中,发展了约80名研究生入党,使研究生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学校和自治区优秀基层党组织;担任教学调研员,教务处规定每学期听课40节左右,他却要听到80节左右。他把听课作为联系学生,做好关工工作的平台;钱老认为自己虽然在北方两个著名的大学里学了九年,但是学历史文化的,不是学行政管理的,所以自己在普通的教学科研和育才的第一线工作,或许更好地能发挥作用。我国开人代会、党代会,既有领导干部代表参加,也有工农商学兵各界优秀代表参加,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自己几十年来在平凡的岗位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欢迎,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分子,也是快意人生。


  第三、 青老关系。我校一向是全国关工工作先进单位,五十年来(除“文革”十年外),钱教授每年都在努力工作,和年青学生和青年教师接触,至今还担任部分课程,一批女同学都亲切地称他为“钱爷爷”。钱老从来都认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育人的工作,是最有意义的工作。他自认为在和年青人接触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增加了兴趣和活力,自己也觉得年轻化了,而年轻学生在和钱教授的接触中,从他的经验、知识、讲课中,也能得到启发和帮助。这就是师生结合、青老结合的好处。工作有退休在职之分,但在育人方面,在求知方面,为人民服务方面,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接见全国关工先进工作者时,要大家向92岁高龄的老红军龚全珍老人学习,因为她革命一辈子,育才一辈子。钱老表示:他将用这个理念继续他的教学、科研、育人工作。


  到目前为止,钱宗范教授是我校唯一一位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他除关心文旅学院学生,经常参加学生活动外,还应邀去中文系(文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漓江学院上课,还多次接待漓江学院、职师学院、教科院、数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政行学院学生的来访;他曾应邀多次为漓江学院中文系、外语系组织课外学术活动,如2008年10月31日为漓江学院中文系2007级全体学生举行的“梦幻殷墟,品味甲骨”活动,获得漓江学院特色团日活动一等奖第一名,而他以普通教师身份坐校车往返,没有要漓江学院派车接送。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应校宣传部的邀请,他给全校研究生作了四场报告,获得一致好评。


  今年1月17日至2月7日,钱宗范教授与北京一批年纪比他小的专家一起考察了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四国;今年6月17日至7月7日,与外省市一批中青年专家、企业家一起从西安到新疆边境考察了丝绸之路。这两次考察主要是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服务,考察文物古迹,提出研究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钱教授作为2次考察中年龄最长学者之一,自己感到很荣幸。2次出行,代表团都派有年青人专门照顾钱教授。他考察时带笔记本、记日记,时时向青年人学习,向当地专家学习,取得了较多成果。回桂林后,钱老已撰写了四篇文章“丝绸之路古迹考察的启示”、“尼泊尔情思”、“儒佛的同异及对桂林历史文化的影响”等,已经或即将发表,他说,自己的考察成果也得助于青年人的帮助,表示一定要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为中央作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决策多做贡献。
 


    作    者: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李敏
    发布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钱宗范教授和学生们在一起

钱宗范教授和学生们在一起

,

钱宗范教授在雁山校区给研究生作党史报告

钱宗范教授在雁山校区给研究生作党史报告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