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我校抗战老兵访谈系列之一:彭展煌



来源:宣传部 作者:大学生通讯社 吴秀丽 叶秋香 日期:2015-09-03 点击:2031

    任时光匆匆,任冬夏交替,忘不了的是那年抗战胜利的喜悦,更忘不了的是抗战岁月里的故事。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一个凉快的午后,我校大学生通讯社记者怀着一份崇高的敬意,拜访了抗战老兵、我校离休教师彭展煌,共同追忆那光荣岁月里的每一份感动。


    推开位于闹市一角的小铁门,沿着楼梯上到二楼,便来到了彭老师的家。在这间不大的房间里,家具齐全而朴实,房间不大却整洁温暖。彭展煌老师已年过90,他顶着一头白发,拄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


    彭展煌,1924年9月1日在马来西亚出生,现年91岁。于1937年从马来西亚归国,当时正值日本侵华。1945年1月,彭老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植根于中国土地上,跟随组织一起并肩奋战。战争结束后,彭老师来到我校学习工作,与我校结下不解之缘。现年快92岁的彭老师背也佝偻了,听力也随年岁的增长而下降,因此我们更多是通过纸笔进行交流,彭老师时不时补充说明。虽然如此,但从他的眉宇、身躯间仍然能看到老人当年的硬朗,感受到老人经历的不一般的峥嵘岁月。


    追忆战争岁月


     彭展煌老师参过两次军,分别是在1945年6月份和1948年8月份。回想过去战争岁月,老人眼角有点湿润,神情也多了一份怀念。他在1946年6月开办的党训班担任过班长,同年8月份在海陆丰大安洞接受了日本的投降,这件事情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党训班结束时,因为彭老师的身份在战斗中没有被暴露,所以,组织委派他在广州海陆丰战役中负责地下党情报传递工作。在地下党工作期间曾被敌人抓住,但是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机智和坚守,敌人一无所获。随后,彭老师再次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参军。


    “我的两次参军都是领导根据个人情况安排的,我也服从组织安排。”在和老师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十分看重组织理念的人,这也让组织相信他而屡次委以重任。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博罗大战,战斗进行了将近20天,就是在这次战役里,老师不幸在陆丰县带队冲锋时身受八级重伤,至今还有七片手榴弹残片存留在身体里面,这也是老人身体不好的原因之一。由于成功地完成了战斗任务,他被调到新编二营任副政治教导员,随后又从六团新二营调到边总主力三团二营担任副教导员,服从组织安排开展工作。


    怀念战友情怀
       

    在大安洞驻守时,作为地下党交通员的彭展煌回想起这么一个战友,“说到我的这个战友,我们相处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我第一见到他的时候,国民党正在追捕他,上级意识到这个青年对国民党非常重要,所以就由地下党把他带到了大安洞。”彭老师努力说道:“这个青年非常幽默,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用口技表演了一首首的革命歌曲,让大家在敌后抗战坚守的清苦日子充满欢笑。我们也在那段时间建立起战友情怀。后来,我的这位战友发展得很顺利,担任了南京军事学院教官。”彭老师言语之间流露出的这一份对战友的思念深深触动了在场的人。


    再续师大情谊


    彭老师与我校的缘分开始得很偶然,据他介绍,他最开始是在做地下党的时候与桂林有了接触,记得当年桂林抗战热潮高涨,原本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辗转到桂林出版与印刷,老师负责《桂林新华日报》的编辑部,编订了1941年到1942年整整一年的报纸。在战火还未全熄的年代,彭老师与桂林开始结下不解之缘。


    “战争结束后,组织要把我分配到一所中学当校长,可是我一想,自己连初中都没毕业,怎么敢去当校长呢?怕误人子弟啊!”彭老师的一番话朴实无华,却让我们感动良多。“后来,我就向上级提出要求,想要进修读书,可是都没有得到回应。在1958年的大整顿中,我也随六十万军官一起下马了,被裁军了。于是我就报考了广西师大,成为师大中文系58级的学生。”就这样,彭老师再次与桂林结缘与广西师大结缘。不幸的是,彭老师的身体不好,上学后不久就因急性肝胆型肠炎被迫停学。


     病好后,他重回师大。他被组织分派到我校后勤部门,默默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后来更是一人身兼数职,不但担任了行政管理科科员,还担任教工会、财委秘书、师大后勤部代理科长、向阳院院长、七二一大学的文科班主任等等,尽管事情繁琐而沉重,他却只领着行政管理科科员的一份微薄工资。


    “只要是组织安排的事,我都干,组织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从参军经历中形成的一种服从组织的理念一直支撑着他,从开始为师大工作到离休,他心中这一份信念一直不变。就这样,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忠诚党和祖国,不予余力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全力贡献光热


    “我做我认为该做的,但因为我的身体状况,我只能尽我所能做我能做的事。这些少数民族贫困女童没有帮助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我只是尽我的能力去帮助她们,让她们最起码不会成为社会的包袱而是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谈到老师资助贫困女童的事时,彭老师如是说。
      

    据了解,彭老的小女儿珊珊曾在我校出版社工作时参与了我校出版社与龙胜县贫困女童挂钩“一对一”资助活动,女儿姗姗选择资助一个有两个女儿的贫困家庭。当她回家和彭老说明这件事的时候,彭老表示非常支持,并且,在女儿还是停薪留职的时候,他选择自己继续帮助贫困女童。在后来,女儿发现女童有缺点,不想继续提供帮助时,彭老严肃地批评了她,“你当初决定帮助别人,就不能抛弃这一承诺,即使小孩子有毛病、有缺点,也不能放弃她,这是承诺。你不做我来顶上!”


    三年来,彭老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践行了这个承诺,前后资助她们6万多元钱,如今贫困家庭的大女儿在桂林六中读完了职业班,小女儿则读完了大学并找到了工作,两人也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据彭老师家人介绍,受老师资助的女孩也会不时回来看望老人。


    “中途放弃就是不对的,承诺过人家的就一定得完成。”彭老如是说。


    在四川雅安遭遇地震时,彭老师给灾区人民捐献了13000元,这位九旬老人是如何从自己的退休金、伙食费、医药费一点点挤出来攒够而又把它无私捐献的,我们并不知道,但这一颗慈善之心已经深深把我们感动。


    生命如歌,往事如诗。彭老这一辈子就是这么无怨无悔为组织奉献自己的力量、青春。甚至生命,他一生心怀祖国,心怀组织,心怀他人,无论是曾经的战争岁月,还是师大的岗位事业,他始终秉承着一位无产阶级战士的崇高品质。


    作    者:大学生通讯社 吴秀丽 叶秋香
    发布单位:宣传部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