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文科中心举办高中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研讨学术沙龙(图文)



来源:广西文科研究中心 作者:广西文科中心 广西新课改地方人文课程建设 日期:2015-06-05 点击:752

        近日,由“广西新课改地方人文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服务团队”主办的高中语文新课改深化时期教师“三位一体,全员分层”培训模式转型与培训机制创新研讨学术沙龙在我校育才校区广西文科中心(图书馆313室)举行。沙龙由项目首席专家主持,文学院党委负责人、有关负责人,教师教育学院负责人,数学与统计学院有关负责人,桂林中学尹顺林工作坊的有关老师出席了会议。


  首先,现场播放了一份河池培训项目的相关视频,展示了完全模拟高考流程的写作教学培训。接着,主持人总结了该项目自2012年开展以来的具体情况,对取得的成果作了汇报交流,并提出了三个问题:一、近年来,国家地方各类培训有何变化?二、培训内容和形式有何新的变化?三、如何应对上述变化?


  在探讨环节,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极具建设性的意见。文学院党委负责人首先发言,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文学院团队培训工作的创新和亮点:一是培训对象,应该同时关注教师和学生,而不能只注重对单方面的培训,并指出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重点;二是培训内容,可以分块、分模式设计,教法上有同课异构、磨课等;三是培训方式,包括到校、到课堂、到一线陪训;四是培训成果,文学院河池项目计划出三本书。他认为,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调研,为培训工作做前提准备,同时,语数外学科需要整体推进。


  随后,教师教育学院负责人从四个方面阐述培训的变化:一是持续性,短期培训越来越少,跨年培训越来越多;二是多元化,培训方式和培训者渐趋多元;三是协同性,协同性的增强对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四是低空性,培训工作越来越注重农村基层的培训,深入到教学一线。


  桂林中学特级教师尹顺林对尹顺林特级工作坊在教师培训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行了详细汇报。来自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就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和化学院的专家和学者也分享了本专业的教师培训情况,并对“学科合体”、“送教入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学院相关老师提出,可以把吟诵引入培训内容,从而让其走进中学课堂。


  主持人对研讨会进行小结,指出教师培训应该成为一种福利。如何让培训不被反感,将培训内容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及科学地安排培训时间,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等问题,值得大家去进一步探索。


  本次学术沙龙中,专家、学者们集思广益,出谋献策,为最终打造广西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培训模式优秀品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    者:广西文科中心 广西新课改地方人文课程建设
    发布单位:广西文科研究中心

首席专家主持学术沙龙

首席专家主持学术沙龙

,

学术沙龙现场

学术沙龙现场

,

桂林中学尹顺林特级教师发言

桂林中学尹顺林特级教师发言

,

文学院有关老师                    </div></div>
                                <!--新闻内容结束-->

                                <div class=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