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早上,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的74名青年志愿者怀着对唇腭裂孩子的关怀之情冒雨来到兴安县人民医院——中国“微笑行动”的桂林实践地。
志愿服务活动伊始,负责语音训练的马思维老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给志愿者们进行了一场的唇腭裂科普宣讲会。马老师就“唇腭裂衍生的原因”、“唇腭裂病发的特殊性”、“如何减少唇腭裂症状的产生”、以及“唇腭裂孩童的具体细节表现”等方面为志愿者们解读。唇腭裂并非无法根治,依据不同症状的具体病发情况、以及接受的医疗水平,唇腭裂症况是完全可以医治的。志愿者们提出有关唇腭裂的疑问,马老师就“手术成功率”、“家长信任问题”、“病患的心理状况变化”、“术后护理问题”等问题对其进行一一解答。
志愿活动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由老志愿者们带领新来的志愿者,了解整个活动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各自分工开展工作。志愿者前往“微笑病房”采访病患及其家属,深入了解唇腭裂儿童的病情状况,完善他们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治疗和未来对唇腭裂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医学资料和治疗帮助。给每一位即将接受手术的家庭发放奶粉等物资,并对之前的调查问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整理,一天的公益服务工作接近尾声。
一名志愿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入志愿服务其一是基于自己本身对志愿服务活动感兴趣。她认为,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理应尽其所能为社会做点实事,以延续社会责任。其二则是基于“微笑行动”这个公益活动的广大宣传力度。她透露,自己是通过朋友圈了解到有关“微笑行动”的报道的。当被问及其对唇腭裂孩童有何感想时,她这样说道:“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看到这些唇腭裂孩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疼',孩子们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可是身体的残缺却导致了他们的无可奈何”。毋庸置疑,孩子是父母的天使,倘若天使折翼,那快乐的可塑性也将不复存在。
由于许多唇腭裂孩童都来自贫困山区,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承担手术的费用,这就导致了唇腭裂孩童数量只增不减的现状。中国“微笑行动”带来的是家庭的希望,改变的是孩子的一生,传递的是社会正能量。志愿者们表示很荣幸能参与这次的微笑行动,收获感动的同时,也引人深。最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中国“微笑行动”——关爱唇颚裂孩童的行列中来,给唇腭裂孩童们一个美好的明天。
作 者:校青协 冯玉梅
发布单位: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马老师在给志愿者们普及知识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