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教学科研

正文字体:

第三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在我校举行(图文)



来源:新闻中心 广西人文社科中心 作者:宣传部 王董 社科处 姚志华 日期:2015-05-11 点击:2572

    5月9日至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美国维思里安大学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美国维思里安大学、纽约大学、佛吉尼亚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台北东吴大学、中央党校、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30余专家学者围绕“现代化—中西比较的视野”这一主题,展开了7场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美国维思里安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斯(Michael S. Roth),校党委书记王枬,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蔡昌卓分别致辞。

    校党委书记王枬对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来到我校表示欢迎。她表示,来自海内外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现代化:中西比较的视野”为主题进行共同探讨和交流既富有学术价值又具有时代意义,同时对我校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开展学术合作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教育厅副厅长蔡昌卓在致辞时指出,当前中国正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广西高度重视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其中,建设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依托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着力打造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端新型智库,就是广西自治区政府的一个重大举措。

    “我们相信,通过高层论坛,对广西高校学界的现代化研究特别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研究,对广西师范大学的对外学术交流,对广西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设,必将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高层论坛,进一步加强与维思里安大学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交流合作。”蔡昌卓在致辞时对论坛举行寄予了信心和希望。

    美国维思里安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斯(Michael S. Roth)认为,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将“现代化:中西比较的视野”作为主题,非常有意义。所谓的“现代化”并不是更多的“美国化”,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社会都在发展变革之中。人类正在经历很多的经济技术变迁,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适应这种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在致辞中指出,什么叫“现代化”,谁有资格界定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模式是否具有普世性,现代化是否等于西方化;如何认识现代化历史;如何看待现代化研究范式等十个有关现代化的问题是研究者必须直面的。

    在论坛上,就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与儒学等论题展开切磋与交锋,多次掀起热烈而友好的激辩。高翔指出,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是否意味着只有西方国家才拥有从概念上界定“现代化”的话语权利?是否只有西方式的现代化才能称之为“现代化”?非西方世界是否只能在西方规定的“现代化”概念框架中邯郸学步、削足适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西方式现代化模式,遭到包括西方学者在内的众多学者的反思与质疑。

    学者表示,西方化模式并不具有普世性,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回顾人类现代化的历程,总结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成败经验,特别是俄罗斯和拉美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教训,启示之一是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超越新自由主义模式,以避免由其导致的危机与陷阱。

    当前,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在一些人心目中,“美国化”俨然是现代化的样板。对此,迈克尔·罗斯表示,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更加“美国化”。举办此次中美学术高层论坛,目的在于促进学者共同反思追求现代化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路径。

    纽约大学中国历史学、中东和伊斯兰研究学教授,中东与伊斯兰研究学系主任兹维·本-多·贝尼特讲述自己的体会:今天谈论世界的现代化,不能不讲述“中国故事”。

    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所走过的不平凡的现代化道路,高翔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又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国情,引领中国走向未来。如何准确认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如何抛弃偏见、狭隘,清晰地判断其世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今天,中国仍在“现代化”中,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探讨仍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照搬现有的西方模式,只能是创造性地探索属于自己的模式。华中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马敏总结道,在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现代化走了一条独特的历史道路。1949年至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其背后的原因要在“国家与社会”、“传统与现代”、“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等关系中去寻找。今天,研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对于丰富和发展世界现代化理论有着特殊意义。

    高翔特别强调,既然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那么现代化历史的书写就必须打破西方中心论,更多地关注非西方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打破西方中心论,不是要建立另一个中心论,而是要“去中心论”,对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以平等的态度相对待。这就要求我们更新现代化的研究范式,建构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多元现代化范式,书写一部真正具有全球史眼光的世界现代化历史。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阐释,综合现代化理论适用于尚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其中,如果完成两个转变,即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最终达到知识文明,它们将实现提高国家现代化水平、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

    我校学者汤志华教授、徐毅教授受邀参加了本次高层论坛,并分别做了主题《包容性发展:中国模式的核心价值—兼论构建团结共识社会的基础原则》、《中国工业的长期表现及其全球比较:1850-2012年—以增加值核算在中心》发言,他们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在闭幕式上,我校副校长钟瑞添作了精彩的总结发言,他提到,从刚刚看到的信息,此次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向全球同步直播,并首次实现PC端与移动端同时播出,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到闭幕式召开之时,会议专题内容的微博点击量超过了23万余次。他指出,这次高层论坛作为中美学术交流对话、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次精彩活动,是中外学者特别是中美学者之间的高水平、坦诚而富有成效的跨文明对话,将会永远作为美丽的事业而存在于历史和我们的记忆中。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关注和支持广西师范大学的发展。

    据悉,中美学术高层论坛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美国维思里安大学联合举办的小规模、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届,在中国与美国轮流举办。双方发起和创办该论坛的目的,在于邀请中美学者围绕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普遍性问题,展开坦诚的、跨学科的对话,以提升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性认知。首届论坛于201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主体是“传统”;第二届论坛于2013年5月在美国康州召开,主题是“启蒙”。前两届结集出版了《传统与启蒙:中西比较的视野》论文集。第四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将于2017年在美国举行。


    作    者:宣传部 王董 社科处 姚志华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广西人文社科中心

第三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开幕式现场(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提供)

第三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开幕式现场(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提供)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