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脱贫攻坚

正文字体:

【脱贫攻坚】我校派“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驻资源县2014年工作纪实(图文)



来源:“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 作者:邓海军、张常永 日期:2018-05-07 点击:1716

    扎根基层转作风,一心为民成效显。2014年下半年,我校派驻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我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广大师生和校友们的关心下,他们积极利用政府、社会等各种资源较好地完成了对资源县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三大任务,乡镇和村屯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工作”得到了区市县领导的高度认可,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


    继续强化组织建设,落实制度争取民心。


    工作队进驻到资源开始,便全身心扎入基础开展调研工作。制定和完善村公章管理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加大制度对帮扶村干部、党员的约束力;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挂职队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大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领全体村民依法依规选出群众满意和认可的村两委干部,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打下良好基础。其中,辛裕煜同志争取后盾单位文旅学院的支持,投入5万余元修建村委会会议室,满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需要。


    整合各类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地处大山深处,两省(县)交界的贫困村,道路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民致富的老大难问题,老百姓对道路修建的愿望迫切。在校领导、县领导及“第一书记”们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下,2014年为我校所派驻队员村屯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70万元(其中随滩村139.7万元,猴背村177.35万元,咸水口村317.1万元,黄宝村35万元)。硬化(修复)道路10余条,水利设施6处,建立普惠制点两个,文化广场一座;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文化需求。


    建立新型合作社,寻找致富新途径。


    要想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必须要有适合农村自己特色的种养殖项目,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工作队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咸水口村成立了康盛生态种养殖合作社,前期投资60余万元进行白芨种植;随滩村成立了“资源腾飞金银花合作社”,投资30余万元种植200亩金银花;猴背村积极探索猕猴桃种植,正在积极引入项目;黄宝村设立两大“西红柿”和“辣椒”科技种植提升课题,深化红色产业升级。


    树立文明新风尚,共建清洁新农村。


    我校工作队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学校文艺资源,大力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发展文体运动,全面提升村民文化素质。工作队队员们为河口乡及猴背村村民们送来了两台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民族乡庆晚会;为随滩村策划举办了龙舟表演、广场舞交流会,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项目,给全村48户村民新添置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为咸水口村争取到国家级全民健身器材并修建了文化广场,筹办了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为黄宝村组织了爱心人士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搭建了城乡家庭结对帮扶机制。队员们所进驻村屯都建立和完善了清洁乡村长效机制,在每一条入屯道路上都聘请了保洁员,农村垃圾真正做的“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派驻资源县的五位工作队员其中四位工作队队员年度考核为优秀,分别获得区、市、县优秀工作队队员称号;资源县“美丽乡村”工作队获“区级优秀工作队”称号;“清洁乡村”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被自治区列为一类县进行表彰。


    作    者:邓海军、张常永
    发布单位:“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

捐赠现场

捐赠现场

,

双方小朋友、家长合照

双方小朋友、家长合照

,

文化广场的建成,全民健身路径的安装,出版咸水口村诗词、精神文明成果展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广场的建成,全民健身路径的安装,出版咸水口村诗词、精神文明成果展极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