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放飞梦想,创新成就未来。12月25日至26日,我校第十六届“创新杯”大学生科技和创业计划竞赛作品展评会在我校雁山、育才两校区顺利进行。校党委副书记唐仁郭、副校长李传起、各学院负责人,团队指导老师,参赛团队,共计近千人参加了本次展评会。
本次展评主要包括选手作品展示、公开答辩两个环节。经过激烈角逐,共有66份作品进入现场展评,31份作品进入公开答辩环节。作品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调研报告、自然科学类论文、科技发明创作、创业计划等类。作品展示环节中,各参赛队伍介绍了每件作品的选题、创新特色和创作的基本思路。公开答辩环节中,各团队派代表上台对作品进行解说,并展示成品模型。评委老师针对不同作品,就基础理论、实践性、实用性、市场前景等内容进行提问,各代表一一回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评委们表示,本次“创新杯”参赛作品体现出我校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较高。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主动,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在写作、图片处理、财务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规范。陈振锋老师建议,要加深对理论系统的学习研究,多参加交叉累进项目活动,多听讲座报告,开阔自身视野。邹艳丽老师则表示,作为一个创新的作品,应该把它做出来,并做好实验数据的回收。一个作品最好的是简单和实用,应与现有产品作出对比。针对创业计划类,她鼓励同学们积极从生活方面寻找创意,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加强创业创意类作品的创作。
唐仁郭副书记表示,在育才和雁山两大校区公开答辩,能使更多同学有机会参与和了解本次活动,尤其是今年涌现出那么多的好作品,体现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他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取在全区全国赛中有更好的作品,更好的成绩。
李传起副校长指出,今年的作品质量总体比往年要高出许多,指导老师和同学们也付出了许多努力,才换来了优秀的成绩。他希望各学院各单位继续高度重视“创新杯”活动,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科交流,他鼓励更多的老师积极参与其中,指导学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选题上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促进成果转化,努力把“创新杯”发展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学术精神的练兵场,为营造我校创新实践的浓厚氛围,提高学术科技水平贡献力量,实现新的突破。
经过充分的展示、答辩后,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戴平娟等同学的作品《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例》(指导老师:黄松);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吴冠淑等同学的作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智慧旅游发展路径研究》(指导老师:黄松)荣获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等奖。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白海丽等同学的作品《追寻抗战的国家记忆:以中国有代表性抗战纪念地为研究中心》(指导老师:李闰华、曾弘毅);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蓝振兴等同学的作品《“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广西28个国家级贫困县调查研究》(指导老师:李闰华);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周月诗等同学的作品《植树造林的困惑——广西速生桉调查研究》(指导老师:宾长初、李闰华);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罗培玲等同学的作品《医闹现象的心理与现实成因调查》(指导老师:廖和平)荣获社会调查报告类一等奖。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胡诗等同学的作品《旅游产业在广西兴边富民行动中的业态及其效益评价与发展模式研究》(指导老师:吴晓山、钱宗范、付广华、卢、磊)荣获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交叉创新奖一等奖。化学与药学学院黄子容等同学的作品《新型异喹啉—Zn(II)金属基类抗肿瘤化合物研究》(指导老师:黄克斌、姚迪)获得自然科学类一等奖,电子工程学院丘新旺等同学的作品《翼电科技公司》(指导老师:梅练、唐晓虎、周劲波)获得创业类一等奖。电子工程学院曾丽等同学的作品《智能卡通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指导老师:黄一平、唐晓虎)获得科技发明制作类一等奖。
据悉,“创新杯”作为我校的传统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通过举办“创新杯”,可以启发、挖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这也体现了我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本次 “创新杯”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成功举行,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氛围。展现了我校同学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对科学高峰不断勇攀的进取精神,展示了我校浓厚的校园创新实践氛围和学风建设成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和学术研究能力,达到了学术交流的目的,为我校科技学术水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者
校团委 曹婷 李宗清 许雯惠 黄汉梅 蒋利秀
政治与行政学院 李小东
经济管理学院记者团 杨烜 陈巧
作 者:
发布单位:校团委 政行学院 经管学院

评委老师在认真听选手讲解作品
,
李传起副校长在展评会现场讲话
,
老师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育才校区)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