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王城校区的文化底蕴。11月21日上午,我校召开王城校区部分楼宇更名(命名)方案征求意见座谈会。校党委宣传部、校办、离退处、文旅学院、王城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及离退休干部代表参加座谈会。
与会人员认真阅读了两套楼宇更名(命名)候选方案,从命名原则、文化内涵、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学校的办学格局、命名的教育性等方面,对方案的完善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文旅学院周长山教授认为,作为地方高校,王城楼宇的更名(命名)应当体现桂林、体现王城的特色,文旅学院讨论的结果是原则上不鼓励以人名来命名楼宇名称。退休教师毛毓松教授提出将乐年学院所在的楼宇命名为“岩公楼”的意见,他认为一是对颜延之的尊称,更为大家所熟知;二是与乐年学院以老年人活动为主的特征相契合。钱宗范教授则认为王城楼宇命名的第二套方案运用了《礼记・大学》中的名词,虽然很有内涵,但也很普遍,不比第一套方案能体现桂林历史文化特色,体现师大特色。江佑霖教授提出,文旅学院两栋办公楼的命名,可以先在学院内部统一意见再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来制订,而且要符合学校整体办学格局。张葆全老校长则指出,王城校区球类馆是解放后办军校时所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建议将其命名为“红星馆”。同时,他认为,王城楼宇的更名(命名)要围绕“王府”和“学府”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既不能远离王府的大格局,又不能脱离学校作为高等学府这一特点;他还建议在王城的四个城门处恢复原有的名称,以达到加强王城5A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目的。彭会资教授建议,某幢楼可以引用郭沫若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给我校的题词“经师易遇人师难”,来命名“人师楼”。李冬贵老师认为,原来的教一、教二楼可以保留原有称呼,不仅容易记忆,而且能体现出办学历史。学校原副校长蓝常周认为楼宇更名(命名)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体现王城校区的深厚底蕴;二是古代与现代兼顾;三是王府与学府兼顾;四是通俗易懂。他还提出,楼宇更名(命名)的范围应当要扩大到整个王城校区,涵盖办学、旅游的功能,要体现出我校对王城的保护、使用和开发作用。
据悉,针对王城校区部分楼宇在使用过程中识别特征不明显的现象,学校在上半年就启动了征集王城校区部分楼宇更名(命名)方案的工作。经综合有关专家和部分师生的意见,现已初步形成了两套更名(命名)候选方案。下一步,将由宣传部多方征求意见,尽快完善命名方案,再正式向师生公布。
作 者:宣传部 石琳
发布单位:宣传部

王城楼宇命名座谈会现场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