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校前身是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1932年10月12日,学校举行开校暨校长就职典礼,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诞生。2007年9月10日,经学校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经教育厅审核备案的、具有学校最高制度效力的《广西师范大学章程》公布,进一步明确了10月12日为学校的校庆日。继2012年10月12日我校举办80年华诞后,我校决定在每年的校庆日前后开展校庆日纪念系列活动。校庆系列活动的举办,发扬了学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了学校的办学精神,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营造了师生和广大校友爱校荣校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庆祝建校82周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话剧《秋声赋》于10月16日晚在雁山校区音乐学院三楼演艺厅再度上演,全场座无虚席。我校相关负责人、新西南剧展总导演向丹以及师生代表观看了本次演出。
该话剧由著名戏剧家田汉原创、我校向丹老师执导、刘铁群老师改编,来自望道剧社的社员们参与演出。
话剧《秋声赋》以抗战时期桂林的秋天为背景。作家徐子羽在漫长的战争阴云中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体会着难以排解的痛苦。他与妻子秦淑瑾关系越来越紧张,前女友胡蓼红的突然到访无疑又掀起了一场场家庭风暴。日军炮火愈逼愈近,民族危机愈来愈严重。他们搁置恩怨情仇,携手并肩投入民族事业解放中。接近尾声时,徐子羽携女儿坐在漓江边上赏月,阵阵秋风袭来,使他仿佛听见了秋天的另一种声音:我们民族翻身的时代即将来临……当国歌在剧末响起时,激发的不仅是抗战时代人们不惜牺牲自我的爱国民族情怀,也激发起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深深的爱国之情。演员们演技娴熟,情绪到位,舞台场景逼真;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演出了,也记不清我们排练过多少次了。排练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我们不感觉到辛苦。表演的时候自己是情不自禁地融入角色的,那种民族在危亡时刻的担当大义感打动着我。这是一部优秀的话剧,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譬如在战争中最可贵的兄弟情谊、在民族危难中表现出的爱国情怀,自身豪放、讲义气的人物性格特征……”剧中黄志强的扮演者宫浩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这真是一场话剧盛宴,演员表演逼真到位,用精致的舞台剧仿佛带我们回到了抗战年代。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当时百姓牺牲自我保卫国家的英雄气概,让我很是震撼。”一位现场观众在受访时感慨道。
来自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黄杨婷同学在观看戏剧后说,“第一次看戏剧《秋声赋》,我感觉很激动;演员们的演技很赞,主演爆发力超强,演得很逼真;戏剧的情节很紧凑,舞台效果也很好……”
“在这个话剧上,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个人感觉挺不容易。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也需要多种综合因素共同起作用。演员们非常努力,真得很不错。”剧组总策划黄伟林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被问及话剧在校园中的影响时,他表示话剧在校园中不是受每位同学喜爱的文化,但是它是一门高雅的综合艺术,我们会让它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坚持它的高雅格调。
背景资料:《秋声赋》是国歌歌词作者、著名戏剧家田汉的自传之作、抗战之作、桂林之作,国难、爱情、婚姻危机的交织,民族救亡与现代启蒙上午变奏。剧中通过徐子羽、秦淑瑾、胡蓼红等人的感情纠纷,由“小家”扩展到“大家”,充分展现了战时背景下的普通百姓与知识分子的生存问题。作家运用浪漫的手法,将传奇性的情节,优美动听的歌曲完美结合起来,汇聚成了一部优秀的话剧作品。
作 者:大学生通讯社 唐巍菱 黎柳 刘雨昕 童立 黄敏静 何明航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老师们与演职人员合影
,演员们用情的表演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