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校园快讯

正文字体:

【烈士纪念日专题】音乐学院开展军民共建祭英烈活动(图文)



来源:音乐学院 作者:音乐学院:文/钟婉莹 摄影/陈兴旺 日期:2014-10-02 点击:1289

       编者按 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日,在国庆节的前一天开展烈士纪念活动,既能充分体现“国庆勿忘祭先烈”的情怀,突出国家褒扬烈士的主题,又能与党和国家领导人10月1日上午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等烈士纪念活动相衔接,因此,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意味着烈士纪念日成为国家级的纪念日。每年9月30日国家将举行烈士纪念活动。为此,我校师生也纷纷参与到纪念首个烈士日系列活动中。

 

        正逢祖国六十五周年华诞到来之际,又是我国设立的首个烈士纪念日,为了弘扬烈士精神,继承先烈遗志,把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9月30日下午,音乐学院行政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师生代表一行40余人来到驻桂某部队独立汽车二营,开展军民共建暨烈士悼念活动。


        在共建仪式开始前,师生们首先在营战士的带领下参观了军营的历史陈列馆。陈列馆中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烈士遗物,一段段翔实的史料描述,无不生动地展示着汽车营从峥嵘岁月到跨越发展时期的艰难历程以及“安全行车60年”的光辉历史。在战士的讲解下,师生们还了解到汽车二营这支历经过战火洗礼的英雄部队,在60余年的战斗和建设历程中,一代代官兵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忠诚、保卫国家的感人故事。参观的过程中,师生们怀着激动与崇敬的心情,在珍贵的历史照片前一次次驻足观看。


        随后,音乐学院与某部队独立汽车二营共建签约仪式举行。仪式开始前,伴随着无限的沉痛与哀思,全体人员起立为革命烈士默哀一分钟。默哀仪式结束后,音乐学院党委负责人在发言中表示:无数革命英烈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今天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崛起。在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缅怀英雄,继承英雄遗志,只有崇尚英雄的民族,才能英雄辈出。该部队就是一支有光荣传统的英雄的部队,今后,音乐学院将会把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送进军营,丰富战士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以此表达对战士们的无限敬意。随后,共建签约仪式在简朴而庄重的气氛中顺利进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音乐学院与驻桂部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紧密军民关系。今后,独立汽车二营的官兵们也将在音乐学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


        共建仪式结束后,音乐学院师生党员代表与战士们共同举行了“迎十一•庆国庆”独立汽车第二营联欢晚会。晚会在二营战士们高亢嘹亮、气势如虹的大合唱《中国军魂》中拉开序幕。接着音乐学院研究生杨岐荣同学带来的舞蹈《秦俑魂》伴随着古典韵味十足的旋律,神形兼备地展现出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刚健和勇士气概。由汽车二连战士和音乐学院文哲钊同学合唱的歌曲《在和平年代》则表达了对祖国、对和平的热爱,两人之间的配合默契演唱将现场气氛推向。吉他弹唱《士兵的情书》和集体舞《小苹果》则展现了战士们多姿多彩的军旅生活和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小品《开足马力》是汽车营战士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诙谐的台词和滑稽的表演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小品《钓鱼岛归来》则表现了战士们誓死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还有汽车一连官兵带来的刀棍格斗表演,身手矫健,刚劲有力,是战士们过硬身体素质和扎实基本功的集中体现。最后,联欢晚会在唢呐独奏《打枣》和女声独唱《春天的芭蕾》喜庆欢快的旋律中接近尾声。在整场晚会中最引人注目的还属炊事班战士带来的现场雕刻表演,不到半个小时,由南瓜雕刻而成的一匹活灵活现的金色骏马诞生了,躯干壮实,扬蹄嘶鸣,栩栩如生,博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惊叹声。整场晚会简洁流畅,军民欢聚其乐融融,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


        据悉,本次音乐学院以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党员和教师党员深入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营队开展共建活动,共同祭奠忠魂,缅怀先烈,正是为了彰显主流价值观,让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们永远牢记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继承革命先烈的未竟事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民同心,共筑中国梦。


 


    作    者:音乐学院:文/钟婉莹 摄影/陈兴旺
    发布单位:音乐学院

为革命烈士默哀活动

为革命烈士默哀活动

,

军民共建签约仪式

军民共建签约仪式

,

参观军营的历史陈列馆

参观军营的历史陈列馆

,

参加共建活动的本科生党                    </div></div>
                                <!--新闻内容结束-->

                                <div class=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